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电产业是制造业的核心部分,其产品具有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特点。提升机电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选择。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突飞猛进,成为外贸出口产品的主要构成。与此同时,由于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在区域竞争力上,而区域竞争力往往体现在地方特色产业集聚上,因此,基于区域比较,对我国机电行业的产业集聚和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机电产业和机电产品为研究对象,借鉴相关领域研究成果,在特定背景下,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采用指标分析法,包括区位熵指数(LQ)、国际市场占有率(IMS)、显示性比较优势(RCA)等,首次较为全面地对长、珠三角地区机电产业的产业集聚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情况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SUR Model)和基于钻石模型(Diamond Model)的多元回归分析,对我国机电行业的产业集聚水平与国际竞争力之间的相关性及关系强度进行研究。
最后,依据实证分析结果,比较两地区机电产业集聚式发展过程中的差异以及国际竞争力的大小,分析我国机电产业集聚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最终从企业、政府和社会组织层面对如何促进我国机电产业集聚、提升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出意见和建议。
通过研究,本文发现两地区机电产业的区位熵指数均大于1,且珠三角地区略大于长三角地区,但长三角地区机电产业集聚对其国际竞争力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同时,长三角地区在通用、专用设备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上产业集聚发展较为突出,而珠三角地区在电气机械、通信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的产业集聚更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