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工程复合灌浆材料与施工技术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644442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坝基范围内存在不同规模的断层破碎带等地质缺陷,含遇水极易软化的含泥夹层,变形模量一般为0.2~1.0GPa,作为建筑基础,受力后将产生压缩变形和剪切变形,对建筑物基础应力传递极为不利。本文借鉴一些成功的工程经验,针对断层构造岩、含泥夹层的性状和特点,进行了CW系列改性环氧化学灌浆材料研制、干磨超细灌浆水泥和灌浆工艺和技术研究,提出采用高压水泥化学复合灌浆对类似F215断层进行灌浆加固处理,为三峡工程处理类似断层处理提供材料和技术支撑。 研制的CW系列改性环氧化学灌浆材料,以憎水性为主兼具亲水性,在灌浆压力的推动下,能以浆驱水,可灌性好,固结体强度高,与干、湿含饱和水及有压流动水的被灌载体粘接强度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抗渗性能和耐久性能优良。配与相适应的施工工艺和设备,能灌入湿磨水泥,改性水泥物无法灌入的断层、泥化夹层的微细裂缝。 超细水泥的理化性能、浆材性能研究表明:水泥磨细后强度和可灌性得到显著提高,但需水量增大。在采用小水灰比灌浆时必须掺加一定量减水剂,以提高浆材的流动度,可制得较理想的稳定性浆材。 采用热分析技术、XRD、SEM等方法对水灰比、外加剂、环境温度对干磨细水泥水化性能及显微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水灰比增加水泥速率加快,水化程度提高;水泥石中CH含量随水灰比增大明显增大;掺加减水剂后,水化放热峰后移,放热速率减小,如水化时温度提高,水化热放热明显提高,相同龄期结石随着水灰比增大,搅拌时间延长,结石水化产物间搭接变得疏松,有害孔也随之增加,搅拌时间以不超过2h为宜;随着水化龄期增长,凝胶体、CH和钙矾石等水化产物增加,结构逐渐致密。 灌浆工艺研究与工程应用结果表明:采用研制的化学灌浆成套设备和高压水水泥-化学复合灌浆和高喷冲洗预处理工艺技术是可行的,断层部位岩体经过干磨细水泥灌浆和高压作用下化学浆液长时间浸润、渗透,疏松、半疏松断层构造岩及泥化夹层,灌后钻孔静弹模及取芯试样力学指标表明断层带变形模量可达到5GPa以上,影响带变形模量大于12GPa,其他力学指标也相应增加,断层的防渗性能、整体力学性能得到了很大提高,达到设计要求。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鞍钢生产实际,在对生产过程进行了大量跟踪和调查基础之上,对高强船板的实物产品进行检验和分析,明确导致其性能不合的根本原因所在;通过实验室控轧和正火实验,研究轧制工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具有重量轻、成本低、可大面积成膜、柔性以及性能可调控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但是目前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较低,可以通过对不同活性材料的设计和选择方法的改进,使其在性能上有所突破。石墨烯独特的二维平面结构和优异的电学性质,能够与给体材料形成相当大的接触界面,提高激子的扩散速率和载流子的迁移率,加之其来源广,成本低,易制备,因此,石墨烯是有非常前途的电子受体材料。本课题以开发适用于
本文主要在超高真空环境下利用分子束外延方式,研究碳在Si(111)-7×7重构表面生长,最终实现了碳纳米点在Si直台阶表面自组装生长。在此基础上探讨纳米点的电输运行为,研究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