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游戏作为信息时代的一种商品,其本质上是游戏公司向玩家售卖的一种情感体验。对于大部分游戏玩家来说,在游戏中消费的目的是从游戏公司提供的这一商品中获得某些正面的情感体验。玩家消费虚拟“道具”使其能够从游戏公司处获得更多服务,从而加强这些正面情感体验的获得,从这一角度来看游戏公司做的事情与服务业并无差别。但是网络游戏中存在一类“艺术品”,它并不能使玩家从游戏公司获得服务,他的价值是社会性的。从思考“玩家为何会认同游戏中‘艺术品’价值?”这一问题出发,本文试图通过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从个人层面的“实践”和结构层面的“规则”两方面来探讨游戏中玩家的实践行为。本研究理论根源来自于布迪厄在《区隔》一书中提出的分析实践的简要公式:[(惯习)(资本)]+场域=实践。通过对某款MMORPG游戏玩家的深度访谈、参与观察、文献研究,用质性研究方法理解分析游戏玩家的在游戏场域中的实践行为。具体来说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缘起、文献综述、理论梳理、分析框架、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意义。这一部分主要呈现了本文的理论基础,以及从现有文献中重新演绎出来的分析框架。第二部分为正文部分,共分为三章。第二章从游戏概况、游戏玩法、游戏内的日常活动、游戏周边文化等四个方面介绍了个案情况;第三章从个体层面出发,通过分析游戏场域中的实践感及玩家惯习下对资本的追求,以解释玩家在场域中的实践行为;第四章从群体层面出发,通过玩家群体影响场域规则的案例来分析场域规则形成的逻辑;第三部分为结语部分,概述了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与不足。本文首先为网络游戏玩家行为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角,借助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可以发现玩家与游戏场域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玩家们在游戏场域中为了各种资本以及对其价值的判断相互斗争,许多资本离开群体就失去了价值,因此可以说游戏中各类资本都是具有社会性的;其次本文借助对网络游戏玩家实践行为的经验研究,构建出了以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为基础的定性研究分析框架,对于布迪厄理论的使用者来说,虽然不能直接将这个分析框架用于其他经验研究中,但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