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从蛋白质水平上阐述肺炎链球菌耐青霉素相关蛋白的种类及其功能,探索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的机制。 方法:用肉汤稀释法测定青霉素类抗菌药物-苯唑西林(oxacillin)对肺炎链球菌国际标准菌株ATCC49619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次抑菌浓度诱导法体外人工诱导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株;双向电泳分离肺炎链球菌国际标准菌株和诱导耐药株的全菌蛋白质;Image Master2D Platinum5.0软件对电泳图谱进行分析,寻找表达差异蛋白点;对差异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初步分析差异蛋白点的功能。 结果:(1)成功诱导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标准菌株ATCC49619 MIC为0.06μg/m1,诱导耐药后MIC为3.84μg/ml,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国家标准化委员会(NCCLS)关于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MIC结果的判定为耐药;(2)对肺炎链球菌的标准株和耐药株的全菌蛋白进行差异蛋白的分析后,发现并鉴定了差异蛋白点10个。 结论:(1)成功建立肺炎链球菌标准菌株和耐药菌株的全菌蛋白双向电泳图谱,分别分离出约320,350个蛋白点;(2)差异蛋白分析:耐药株较之标准株分子伴侣(chaperonin GroES)、脂蛋白(lipoprotein)、果糖二磷酸醛缩酶(fructose-bi sphosphate aldolase)、α-烯醇化酶(alpha-enolase)表达量下调,ABC转运器(ABC transporter)、触发因子(triggerfactor)、DNA聚合酶Ⅲ(DNA polymeraseⅢ)、氨基酸ABC转运(amino acid ABCtransporter)、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A(pneumococcal surface protein A)表达量上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