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分析比较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过程中常规放射治疗技术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的剂量学差别。并进一步研究同一患者放疗总疗程中由于临床需要改野定位一次而在定位体位稍有变化的情况下分前后两个阶段的治疗计划完成治疗,为了能够对总疗程中的靶区和危及器官各剂量参数进行评价,而采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将两阶段治疗计划相叠加的策略,进一步探讨该策略的可行性和在临床上的可用性。材料和方法选取了自2006年2月至2006年5月期间在我科治疗的临床上确诊为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患者10例,每例患者在总疗程中需要定位两次,两次的定位体位稍有不同,分为两个阶段完成治疗,每个阶段分别制定常规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的治疗计划设计,第一个阶段的总剂量为36Gy,第二个阶段的总剂量为14Gy,总剂量为50Gy。均采用Cadplan R 3.1.2三维治疗治疗系统完成治疗计划的设定。用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在两个阶段治疗过程中常规治疗和适形治疗在靶区剂量参数和危及器官剂量参数上的差异。再通过治疗计划系统叠加每例患者总疗程中两个阶段的治疗计划形成融合汁划,分析将两个阶段治疗计划叠加的可行性以及临床上的实用性,运用融合计划的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该疗程中常规治疗和适形治疗在靶区剂量参数和各危及器官剂量参数上的差异,统计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包。结果1.第一阶段治疗过程中三维适形治疗在PTV1的剂量均一性指数、PTV2的适形指数、健侧肺的V30和健侧肺的平均剂量上优于常规治疗;2.第二阶段治疗过程中适形治疗在PTV1的适形指数、PTV1的平均剂量、PTV1的剂量均一性指数、PTV2的适形指数以及PTV2的平均剂量上优于常规治疗;3.前后两个阶段计划叠加前测量两个阶段的气管隆突位置变异为6±2.01mm,前后两个阶段气管隆突在左右、前后以及头尾方向运动密切相关,r>0.7,P<0.05;前后两个阶段靶体积和危及器官变异除PTV2的体积变异有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均无统计学差异,在叠加计划与原第一阶段计划靶区和危及器官各剂量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除适形治疗中脊髓在叠加计划和原计划无相关性外(r=0.337,P=0.341),其余剂量参数均显示出密切相关;4.总疗程中适形治疗在PTV1的适形指数、PTV1的平均剂量、健侧肺Vdose(5、10、20、30、40)、健侧肺平均剂量、食道V40以及心脏最大剂量上优于常规治疗。结论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常规放疗照射野不能很好的满足靶区的剂量要求,正常组织的受照射剂量未明显高于三维适形放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优势在于更好的满足靶区剂量适形指数和剂量均一性指数,但对于危及器官的保护上与常规放疗无明显区别;运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将同一患者两个阶段的治疗计划叠加,在保证两个阶段的靶区和正常器官无明显体积变异,并且确保与确定叠加计划等中心点坐标密切相关的解剖结构在两个阶段空间位置一致的前提下,可以对体位不同的两个阶段的治疗计划进行叠加,同时验证叠加后的计划与原计划在靶区以及危及器官剂量各参数间具有相关性后,可以运用融合计划在临床上总体评价同一患者总体疗程中的靶区剂量和危及器官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