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研究中空介孔碳纳米球(HMCN)、W18049纳米球和CsxW03纳米棒的制备、表征及其在光热治疗、纳米模拟酶的应用,本论文包括五章:第一章,着重介绍介孔碳纳米材料、氧化钨和CsxW03纳米棒的来源、主要制备方法及其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同时阐明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第二章,采用“硅源辅助-软模板”方法合成具有高比表面积及近红外吸收性能的HMCN,利用自组装方法在其表面修饰聚电解质聚乙烯亚胺(PEI)与靶分子核酸适体(sgc8),获得HMCN@PEI-sgc8复合物,并以此构建集化疗、光热疗与靶向为一体的协同治疗体系。氮气吸附脱附数据及体外释放实验证明PEI层有效组装在HMCN颗粒表面并起到良好的封堵效果。噻唑蓝(MTT)实验结果表明HMCN@PEI-sgc8+DOX(阿霉素)组经光照后对癌细胞的抑制率达82.92%,说明复合物能有效抑制癌细胞生长,实现光疗、化疗及靶向协同治疗作用。第三章,采用金属有机框架(ZIF)作为“帽子”封堵HMCN得到HMCN@ZIF复合物,在其表面通过静电作用组装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作为靶分子获得HMCN@ZIF-RGD复合物。体外释放实验证明ZIF作为纳米塞具有良好的封堵效果,药物泄漏仅为5.01%,而在酸性条件下ZIF骨架会逐渐分解,药物释放率达到47.83%。MTT实验结果表明HMCN/DOX@ZIF-RGD组比HMCN/DOX@ZIF组对癌细胞的抑制效果提高了 15.83%,说明RGD靶分子可有效提高复合物的内吞噬效率。同时考察复合物体系经光照热疗诱导后对癌细胞的抑制效果,HMCN/DOX@ZIF-RGD组经光照后对癌细胞的抑制率达62.04%,说明复合体系具有明显的化疗、热疗及靶向性的协同治疗效果。第四-五章中,合成W18049纳米球和CsxW03纳米棒,并利用TEM、电位仪等手段进行表征。同时采用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作为纳米模拟酶的底物,探讨其本身的过氧化物模拟酶的催化活性、催化机理和应用。实验结果表明:(1)W18O49纳米球和CsxWO3纳米棒都有纳米模拟酶的特性;(2)W18O49纳米球催化机理为电子-空穴(e-→h+)占主导作用,而CsxWO3纳米棒的催化机理,羟基自由基和e-→h+同时起作用;(3)W18O49纳米球、CsxWO3纳米棒均具有较高的最大反应速率和良好的底物亲和力;(4)W18O49纳米球对亚甲基蓝(MB)的降解率高达91%,CsxWO3纳米棒可检测到葡萄糖的浓度为0.01μ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