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是铁矿石定价体系的转折年。2010年3月30号,国际铁矿石供应商巴西淡水河谷和澳大利亚必和必拓两家公司通过与日、韩钢厂达成协议,终止每年定价一次的长期协议价格旧体系,双方同意采用与铁矿石现货市场挂钩的季度合约,这标志着已经沿用近30年的年度基准合约体系正式瓦解。实施了几十年的年度铁矿石价格谈判机制是建立在铁矿石供需双方长期合作,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该机制是如何崩溃的?崩溃的原因是什么?而新的铁矿石定价机制带来的价格动荡对中国钢铁企业有何影响,中国钢铁企业又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应对此改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首先回顾了铁矿石的定价机制历史,然后分析了铁矿石贸易中供需双方的产业格局,得出铁矿石贸易是典型的卖方寡头垄断市场,接下来分析了寡头垄断市场的定价模型,通过对供需双方定价策略的博弈分析,分析了近年来中国铁矿石谈判失利的原因,然后通过预测了未来中国钢铁和铁矿石的需求,总结了铁矿石定价机制转变带来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笔者认为,铁矿石定价周期缩短,定价机制朝季度定价、月度定价甚至指数定价转变是不可逆转的,也是大势所趋,中国钢铁企业应顺应行业发展大潮流,抓住任何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机会,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