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及其衍生物催化转移加氢制1,2-丙二醇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zhe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丙二醇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主要用作生产不饱和树脂、聚氨酯树脂等的中间体。由于丙二醇吸湿性好且毒性又低,因而被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目前1,2-丙二醇主要采用环氧丙烷直接水合法制备,该法设备投资大,产物分离、提纯能耗高,并且反应条件较为苛刻,开发新的环境友好型1,2-丙二醇制备工艺来替代以环氧丙烷为原料的石油化工路线,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乳酸作为一种使用广泛的平台化合物,具有来源广,价格低,可再生等优点。若能利用乳酸或其一系列的平台化合物来制备1,2-丙二醇是一条绿色环保的新路线。本文利用液相催化转移加氢反应装置和XRD、TEM等表征手段,对羰基具有优良加氢效果的Ni基和Cu基催化剂在乳酸及其衍生物乳酸乙酯催化转移加氢制备1,2-丙二醇的反应中表现出的活性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催化剂载体类型、制备方法、助剂添加、反应条件等因素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由于乳酸对Ni基和Cu基催化剂具有酸解作用,使得催化剂在加氢过程中极易失活,丧失催化加氢的能力,导致乳酸在直接催化转移加氢时并不能有很高的1,2-丙二醇收率。但这两类催化剂用于乳酸乙酯催化转移加氢时都表现出了较好的催化活性。Ni/TiO2、Ni-B和Raney-Ni这三种Ni基催化剂在乳酸乙酯的转移加氢反应中,对1,2-丙二醇选择性分别为57.3%,73.0%和60.4%。通过不同制备方法得到的Cu基催化剂在转移加氢反应中显示出了更好的催化活性,在铜负载量均为10%的Cu/SiO2、Cu/Al2O3催化剂上分别实现了59.3%,64.4%的1,2-丙二醇的选择性。将Cr作为助剂加入Cu/Al2O3催化剂,改性后得到的Cu-Cr/Al2O3催化剂上实现了86.1%的乳酸乙酯转化率和77.6%的1,2-丙二醇的选择性。通过催化转移加氢条件的优化,在200℃、500r/min、n异丙醇:n乳酸乙酯=40和反应12h条件下在Cu-Cr/Al2O3催化剂上实现了乳酸乙酯100%的转化和89.7%的1,2-丙二醇收率。最后通过GC-MS对反应后产物的分析并结合脂类转移加氢的机理,推测了以异丙醇为供氢体时乳酸乙酯的转移加氢机理。
其他文献
本文从"伏羲文化"作为天水地区特有的一种人文旅游资源的角度进行一系列分析。首先阐述了伏羲文化的内涵及价值;其此,分析了伏羲文化旅游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三,提出伏羲文
《小城畸人》是20世纪美国小说家舍伍德·安德森的经典力作。作家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描绘了一幅美国社会变更时期小城“畸人”的群体画面,集中体现了它的艺术特色。本文试图
酞酸酯(PAEs)是一类典型的内分泌干扰物,在我国城区河湖中PAEs污染超标相对严重,且污染呈上升趋势。本文旨在利用沉水植物对沉积物进行原位修复,探索沉水植物菹草根际微环境中PAEs
重力勘探和磁法勘探作为应用地球物理学的两个重要分支,通过探测地质体的重力场和磁场,来研究其密度差异与磁性差异并给出解释,达到研究地壳结构构造与勘探找矿的目的。然而,自然
本文对中西方的数字文化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中西方禁忌差异产生的原因。认为这是受宗教影响、历史与神话影响、民族文化心理影响而产生的差异。了解这些文化差异,有利于跨文化
《新华字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现代汉语字典,1953年出版至今,六十年间不断编、修,形成了科学、简明、规范、实用的特色,成为字典中的“国典”,越来越得到广大人民群众
本文阐述了手机的传播特质:从"移动性"到"身体延伸",进而论证了手机是身体回归的命题,并从工具理性视角进行了印证。指出当下信息技术将手机演化为人们日常化的智能工具,科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微博(microblogging)逐渐兴起。近几年来,微博逐渐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不仅在微博中接受到各种各样的信息,还会主动的发布各种各样的信息,甚至表达
最近几年,移动通信和移动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两大业务。伴随着3G网络的出现,人们对移动性信息的需求急剧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在移动的过程中高速地接入互联网,上传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