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n为发光中心的长余辉材料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来源 :漳州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8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余辉材料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商业实用平板显示器中,如应急照明,道路标志,发光眼镜,陶瓷等。以Mn为发光中心的长余辉材料发光性能相对优异,且Mn价格相对于稀土元素较低廉,低毒等因素,使其成为当前长余辉材料研究一大热点。   本文主要合成并研究以Mn2+为发光中心三种不同基质的长余辉发光材料。首先,采用燃烧法制备新型蓝绿色长余辉发光材料MgAl2O4:Mn2+,Dy3+。实验研究表明当碳酸锰的摩尔分数为1.0%,H3BO3的摩尔分数为0.12%,700℃下燃烧,1000℃煅烧1h时,发光体发光达到最佳。X射线衍射表征表明发光材料MgAl2O4属于尖晶石。此外,扫描了发光体的荧光光谱,发现MgAl2O4:Mn2+和MgAl2O4:Mn2+,Dy3+在213nm处均有一个强激发峰,在492nm处有一个强蓝光发射峰,而MgAl2O4:Mn2+,Dy3+在518nm,525nm也有两个发射峰,其产生的原因是由于Mn2+离子的4T1→6A1跃迁引起的。当样品中单掺杂Mn2+或共掺杂Mn2+和Dy3+时,荧光光谱图中的各峰位置均没有发生改变,但峰强度有所增强,表明在共掺杂体系中存在Dy3+→Mn2+能量传递。   其次,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硅、镁掺杂红色长余辉Zn3(PO4)2:Mn2+,并对其合成工艺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无预烧的情况下,在焙烧温度为900℃,焙烧时间为3h,硅的摩尔含量为0.02mmol时,余辉时间为116s,发光强度为272mcd/m2;在相同条件下,当掺杂镁的摩尔含量为0.01mmol时,余辉时间为118s,发光强度为296mcd/m2。   最后,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镁、锆掺杂Zn2SiO4:Mn2+,并探讨了掺杂对发光性能的影响,当Mg2+的掺杂量相对于Zn2SiO4的摩尔比为0.15%时,余辉时间为136s;而Zr4+的掺杂量相对于Zn2SiO4的摩尔比为0.01%时,余辉时间为125s,发光效果最好。
其他文献
最近,环境友好自由基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特别是可见光催化反应,因为其环境友好、反应兼容性和通用性可以促进许多重要的合成反应。引入氟烷基可以显著改变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发展新型的自由基氟烷基化方法将会对药物开发,农用化学品和材料科学等领域产生巨大的影响。本论文主要研究光催化自由基二氟甲基化反应和三氟乙基化反应:1.研究铱催化烯二酰胺与二氟甲基砜在可见光诱导下的二氟甲基化
过渡金属配合物由于其丰富的光物理和光化学性质及其在离子交换、气体储存、光学、电子学、磁性材料、传感器和生物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逐渐成为科研工作者关注的热点。本文
钯催化碳碳偶联反应是有机合成里重要手段之一,但是近年来由于环境问题以及能源危机等原因,绿色化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投入,因此开发并研究高效,可循环使用,稳定性好的新型催化剂变得至关重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制备非均相催化剂,对于研究非均相催化剂催化性能以及催化机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论文利用自组装技术以及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了β-酮亚胺-钯(Ⅱ)自组装单层膜(β-Ki-Pd)和β-酮亚胺-钯(Ⅱ)层层自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