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0年代是中共建政史上的重要时期。为了有效稳固政权,中共发动了一系列的运动,如对敌特土匪发动了镇压反革命运动、对地主和富农开展了土地改革、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在党内以及党政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三反”运动、对资产阶级则发动了“五反”运动,并希望借此达到整合社会的效果。为了将青年纳入到政权的控制体系中,中共选择了一种较为缓和的方式,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新民主主主义团,是协助党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青年的群众组织,所以在1954年10月至1955年7月,青年团便在中共的提示下,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集中进行一场“培养共产主义道德,抵制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宣传教育活动,此后又号召“把道德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的教育任务,贯彻到各项实际工作中去”。而且,共产主义道德的宣传是随着整个形势和运动的变化不断地增加内涵。因此,这场宣传教育,中共是以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道德为抓手,实现改造学生思想为目的的一场活动。本文将华东师范大学作为研究个案,描述了这场培养共产主义道德活动的概况,并试图展现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改造学生思想方面的方法和措施。
本文的主体部分共四章,第一章中主要分析了开展培养塑造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宣传活动的相关背景,探讨此次活动开展的原因。第二章主要介绍华东师范大学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宣传教育内容情况,认为在宣传中突出了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和资产阶级思想的二元对立性,宣传内容随着当时一系列政治运动的变化不断地增加内涵,但核心内容--爱国爱党没有发生变化。第三章则从时间及工作特点两个方面介绍了华师大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运动的状况,共分为酝酿与初步展开(1954.10-1955.1),全面集中展开(1955.1-1955.6)以及转入经常化(1955.7-1956)三个阶段。而华师大青年团的工作特点,笔者主要从发展团员与强化团员责任感、利用权威人物进行话语构建、和风细雨的情感教育为主,暴风骤雨的强制教育为辅、树立道德标杆以及与学生会一起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五个方面加以论述,从而展现了此次宣传教育活动的多角度和多层次性,深入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加深了对于中共和国家的认同感。第四章则主要讨论了学生的不同态度及这场运动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