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热性惊厥是一种与发热相关而排除颅内感染或者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惊厥性疾病,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之一。儿童期患病率为3%-4%,大多数发作于生后6个月至6岁之间,男孩稍多于女孩。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脑内某些物质的改变以及免疫、遗传等因素有关。
近年来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神经营养因子是选择性调节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生长和存活的一类蛋白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是神经生长因子发现后约30年由德国神经生物学家Barde报告的另一神经营养因子,它对中枢神经系统多种类型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分化、维持和损伤修复都具有重要作用。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是主要存在于大脑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内并参与糖酵解的特异性酶,占脑内全部可溶性蛋白的1.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是神经元损伤的敏感指标,具有高度特异性,神经胶质细胞和其他神经组织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甚微。测定血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含量可能间接推测脑组织的损伤程度。
1.研究目的:
本实验拟通过测定热性惊厥儿童、发热儿童以及正常对照儿童血清中BDNF及NSE的浓度,分析不同发作类型、不同抽搐持续时间、不同抽搐次数的热性惊厥儿童血清中BDNF及NSE的浓度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
2.材料和方法:2.1分组观察组30例热性惊厥儿童和30例发热儿童来自我院普通儿科病房,正常对照组为健康查体并排除神经源性疾病的正常儿童,年龄与性别比例与观察组无差别。
2.2实验标本的留取热性惊厥组及发热组儿童均在入院后24小时内采集静脉血2ml,正常对照组儿童于上午9点前空腹抽血2ml。所抽取血液静置后放于离心机中,1000r/min,离心10分钟,分离血清,然后置于-20℃冰箱中保存待测。
2.3实验方法用ELISA法分别测定三组儿童血清中BDNF及NSE的浓度,并做统计学分析。试剂盒均采用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Human-BDNF-ELISA试剂盒和NSE-ELISA试剂盒。实验操作过程严格按照说明书指示。
2.4统计学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中BDNF及NSE的浓度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选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选用方差分析;参数间的关系采用Pearson双变量线性相关检验分析。以上均采用SPSS13.0软件在电脑上操作完成。
3.结果:
3.1热性惊厥患儿血清BDNF水平显著高于发热组及正常对照组(BDNF:F=40.048,P<0.01;NSE:F=73.107,P<0.01);发热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BDNF:P=0.920>0.05;NSE:P=0.891>0.05)。
3.2抽搐时间≥5分钟的患儿血清BDNF及NSE水平显著高于抽搐时间<5分钟的患儿(BDNF:t=6.203,P<0.01;NSE:t=4.131,P<0.01)。
3.3抽搐次数≥15次的患儿血清BDNF及NSE水平显著高于抽搐次数<5次的患儿(BDNF:t=4.101,P<0.01;NSE:t=2.264,P<0.01)。
3.4复杂性热性惊厥组患儿血清BDNF及NSE水平显著高于单纯性热性惊厥组(BDNF:t=5.852,P<0.01;NSE:t=2.592,P<0.05)。
3.5热性惊厥患儿血清BDNF与NSE水平呈正性相关(r=0.636;P<0.01)。
4.结论:
4.1热性惊厥儿童血清中高表达的BDNF可能提示大脑神经细胞兴奋性有所增高.
4.2热性惊厥儿童血清中NSE的浓度可能间接反映热性惊厥儿童脑组织损伤的程度。
4.3热性惊厥儿童血清中BDNF及NSE浓度的检测,简便易行,值得在儿科临床工作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