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康是人类的基本权利之一,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完善与否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幸福安康。近几年来,社会各界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讨论愈演愈烈,讨论的焦点主要在医疗体制改革是走“市场化”之路还是“政府主导”型之路。赞成“政府主导型”观点的学者认为由于医疗卫生市场中存在着严重的市场失灵现象,不能够公平有效地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因此我国应当建立政府主导的医疗卫生体制;反对者则认为目前医疗卫生领域种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医疗卫生领域的“伪市场化”,只有建立“市场主导”的医疗供求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才能打破医疗行业技术和制度的双重垄断,促进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和医疗福利分配公平。应当如何看待目前关于“政府与市场”的讨论,在医疗卫生领域中政府与市场应各自扮演怎样的角色,这将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本文以公共物品理论和市场缺陷理论为支撑点,沿着“提出问题”→“理论基础”→“分析问题”→“结论概括”的研究思路,分四大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阐释了医疗服务产品属性以及政府干预医疗市场的理论基础,着重分析了医疗服务需要政府与市场共同发挥作用的理论依据。第二部分主要通过比较国外医疗服务体制模式,着重分析了医疗服务需要政府和市场共同参与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为我国医疗服务体制改革提供经验和借鉴意义。第三部分通过分析我国医疗服务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即,由“政府全责全能型”走向“市场导向的自主化改革”都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良性发展,通过实践探索分析得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中需要政府与市场共同参与,任何单一的主导型探索不能解决最终的根本问题。第四部分提出了我国未来医疗服务体制改革中,首先要界定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提出了政府与市场在医疗服务体制中运作机制。提出的主要对策为:建立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形成医疗服务供给多元化;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满足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建立有效的监管约束机制,保障公平市场竞争;规范医疗服务市场微观运营机制;创新支付方式,引入第三方购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