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统治下的真实性消亡——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k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通过研读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对其代表思想“消费社会”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探究。文章试图对消费社会理论形成的背景进行解读。在客观环境方面,西方资本主义抓住二战后的和平发展机遇,生产力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商品极其丰富。人们的消费需求从原本的使用价值向符号价值倾斜。在此背景的影响下,鲍德里亚认为此时的社会已经从原来的生产型社会转变为消费社会。在文化氛围方面,鲍德里亚受到了传统马克思消费生产理论、罗兰·巴尔特的符号学理论以及商品拜物教和异化理论的启发。本文对鲍德里亚语境中的“消费”、“消费社会”两个名词的新定义进行了诠释,并对消费社会中符号统治的机制进行了论述。符号利用“全套的物”构成无形锁链,加上媒体广告在人们无意识层面的驱动,使人产生仍处于主导地位的错觉,进而陷入符码编造的“个性”、“品味”、“地位”等价值陷阱。人在丧失了主体性的同时,也失去了对真实性的认知。另外,本文分析了消费社会的特征。首先,在消费社会中,人们盲目追求符号制造的差异性,实际上却造成了消费的不平等和不自由。其次,广告传媒在消费社会中泛滥。文章探讨了符码统治下人的主体性丧失过程及新的认同机制的建立过程。这是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想要阐述的重点。文章最后通过对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评价,结合我国当代社会中存在的种种消费问题,可以得出人们的消费行为呈现出崇尚奢侈品和攀比的特点,甚至文化领域也被浮躁的氛围入侵。本文根据上述内容提出了鲍德里亚的思想对我国在社会建设中的两点启示:第一,关注人们的精神世界,第二,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其他文献
学位
在《资本主义与历史学家》这本论文集中哈耶克为这本书写了一篇长篇导言,其中有这么一句话:“不过,在所有这些神话中,有一个最离谱的超级神话,人们一直用它来贬低令我们当今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