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隔穿刺术后患者新发偏头痛样头痛的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部分既往无头痛的心律失常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治疗行房间隔穿刺(transseptal puncture,TSP),术后新发偏头痛样头痛,探究引起这头痛的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TSP术后新发偏头痛样头痛患者42名作为头痛组,按病例1∶1配对选取未发生头痛的患者42名作为非头痛组。收集两组病例信息,并行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彩超(contrast-enhanced 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cTCD)检查术后RLS分流情况。随访头痛组患者3月,收集头痛信息,并在第3月cTCD复查RLS情况。  结果:1327名患者中有42(42/1327,3.17%)名患者出现新发偏头痛样头痛,年龄为48.79±10.18岁。头痛组吸烟28人和有头痛家族史22人明显高于非头痛组(P<0.05),焦虑自评量表评分59.43±10.92及睡眠状态评分5.34±3.99较非头痛组明显严重(P<0.05)。cTCD检查时头痛组固有型27人明显较多(P<0.05),大量RLS患者明显较多(P<0.05),非头痛组潜在型24人明显较多(P<0.05)。头痛组复查cTCD检查见阳性19人明显减少(P<0.05),且大量RLS也明显减少(P<0.05)。SAS评分较高(P<0.05),吸烟史(P<0.05),头痛家族病史(P<0.05),及术后患者存在大量RLS(P<0.05)是TSP术后患者发生偏头痛样头痛的独立危险因素。随访中头痛组患者头痛次数减少,术后cTCD固有型头痛次数较多(P<0.05),大量RLS这头痛发生次数及持续时间都较小量RLS严重(P<0.05),且更易发生视觉先兆(P<0.05)。  结论:TSP术后患者新发偏头痛样头痛与术后患者RLS有关,特别是大量分流;患者为女性、存在吸烟、头痛家族史、多次穿刺、焦虑状态及睡眠障碍可能TSP术后更易发生头痛;术后存在大量RLS的偏头痛样头痛患者头痛持续时间及头痛次数更严重,并且可能更容易发生视觉先兆。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Y-谷氨酰转肽酶(GGT)、胆红素(BIL)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09年
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18-23个碱基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它与真核细胞的基因调控有着重要的关系。研究表明,miRNA参与了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信号调节,并且miRNA的异常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 HDCP)是导致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主要疾病,子痫前期(preeclampsia)是最主要临床类型,其病因和确切的发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