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溪县是山地茶叶种植的典型代表和成功范例,系统地研究安溪县茶叶种植业可持续发展对于我国茶叶种植业未来发展模式具有借鉴意义,提出的管理措施可作为区域经济的绿色发展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的有益补充。本研究采用多步骤分类法对安溪县1998年、1999年、2006年、2007年、2010年和2016年的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对研究区域不同时期的茶叶种植区域扩张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分别利用RUSLE模型、CROPWAT和FragStats4.2软件掌握安溪县土壤侵蚀强度、茶叶种植水足迹以及景观格局在6个研究年份的演变情况并与其他18个指标共同构建安溪县茶叶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指标系统。最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安溪县茶叶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系统以及内部的气候层、环境层、经济层、社会层和技术层打分,通过分值评价安溪县近几年茶叶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安溪县茶叶种植总面积逐年增大,茶叶种植区面积可以分为1998~2007年、2007~2016年2个明显的阶段上升时段。总体上看,安溪县茶叶种植区域属于慢速变化型,根据CA-Markov预测结果显示未来安溪县茶叶种植区域还将由东部和北部向西南方向移动,一些零散的茶园将会积聚形成生态茶园。(2)安溪县景观区域破碎化水平较高,整体景观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具体斑块结构趋于简单,景观有由自然景观向人工景观转变的趋势,安溪县整体景观格局演变是人为驱动力和自然驱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3)安溪县土壤侵蚀主要集中在安溪县域的北部茶叶种植区域和东南城镇区域,近年来茶叶种植区土壤侵蚀剧烈程度有减缓的趋势,自然因素是安溪县降水量有所减少,人为因素是安溪县政府大力推行茶园土壤侵蚀治理措施。然而通过土壤侵蚀转移矩阵可以看出极强度侵蚀和剧烈侵蚀的土壤面积还有增大的趋势,减轻的土壤侵蚀模数主要集中在轻微侵蚀的土壤区域,水土流失问题还很严峻。(4)安溪县茶叶种植水足迹增长明显,由1998年的14.714千立方米增长至2016年的53.573千立方米。造成水足迹快速增长结果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安溪县茶叶种植业发展属于粗旷型增长方式,另一方面归结于水资源利用不合理。(5)经过指标构建及其剖析与研究,可以看出安溪县茶叶种植业是呈可持续发展的。在过去几个研究年份里,其整体得分值在不断提高。但是从子系统的得分变化情况可以看出,未来茶叶种植业的发展应该多注重环境方面的影响,走可持续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