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family-centered care,FCC)是医学进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增加医疗护理满意度,原卫生部提出了以加强临床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国内外研究认为它是儿科患儿最理想的护理模式,此模式在国外已得到较好的实施与应用,国内一些儿童医院也对其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次调查选择某大型综合性医院,针对儿外科患儿实施家庭合作护理技术的现状进行调查,观察实施过程中陪护人员掌握技术的情况,为提高家庭合作护理技术的质量提供基本证据。方法1.调查对象选择在某大型综合性医院儿外科一年的住院患儿的病例,年龄在1个月至14岁。2.调查内容记录患儿的年龄、性别、病种、家庭住址,同时记录患儿陪护人员的性别、年龄、与患儿的关系(父亲、母亲、或其他)、受教育程度。3.指导合作护理项目的内容由统一培训合格的具有5年以上护理经验的护士对患儿的陪护人员进行指导。指导项目包括静脉留置针的注意事项、正确的喂药技巧、测量体温、住院期间预防跌倒/跌落、预防孩子窒息、预防孩子烫伤、防止交叉感染、给患儿擦身、帮助患儿更衣、帮患儿清洁口腔、患儿沐浴注意事项、给患儿做局部清洁、给患儿更换尿布、患儿营养指南、给患儿喂食/水、协助孩子上下床。依据不同病种、患儿年龄,项目有增减。4.观察指标观察患儿陪护人员对医护人员指导的家庭合作护理技术的掌握和执行情况,同时对每个观察患儿陪护人员的掌握情况进行记录。指导1-2次即能掌握到符合要求的程度,为易于掌握;指导3次及其以上为不易掌握。依据每个项目易于掌握的比例,观察家庭合作护理技术掌握的难易程度及其影响因素。5.统计学方法调查结果以频数描述,采用SPSS17.0中的卡方检验对调查结果进行组间差异性比较;将χ2检验中P<0.05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统计学检验水准α=0.05结果本次共调查该院儿外科患儿及其陪护1102人,所有的合作护理项目均具有患儿年龄越小,其陪护不易掌握的护理项目的人员比例越高(P<0.05)。小于1岁患儿中,陪护不易掌握的护理项目人员比例在50%以上的是静脉留置针的注意事项、测量体温、预防孩子窒息、防止交叉感染、患儿营养和患儿喂食/水。这些不易掌握的护理技术与陪护年龄、与患儿的关系均无明显差别(P>0.05)。但陪护的受教育程度越低,静脉留置针的注意事项和给患儿更换尿布项目越不易掌握(P<0.05),预防患儿跌落和预防患儿烫伤项目则在中等受教育程度群体(高中或中专)不易达到要求的比例最高(P<0.05)。其他指导项目的家长不同年龄段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1-3岁患儿中,陪护不易掌握的项目比例较高的是静脉留置针的注意事项、测量体温、防止交叉感染。这些不易掌握的护理技术与陪护年龄、与患儿的关系以及陪护的受教育程度均无明显差别(P>0.05);患儿营养指南项目的不易掌握比例父亲明显高于其他身份的陪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导项目的不易掌握的比例均未受年龄、与患儿关系及陪护受教育程度的影响(P>0.05)。大于3岁患儿陪护不易掌握的项目比例较高的是测量体温,陪护年龄在30岁以下以及受教程度中等的不易掌握比例最高(P<0.05),其他指导项目的不易掌握程度均处于较低水平。城市患儿与农村患儿陪护不易掌握的护理项目中,测量体温和给患儿喂食/水两个项目的农村患儿陪护不易掌握率明显高于城市患儿陪护(P<0.05),预防跌倒/跌落项目的城市患儿不易掌握率明显高于农村(P<0.05)。其他指导项目城市与农村患儿陪护的掌握程度未见明显差异(P>0.05)。城市患儿和农村患儿陪护在测量体温、预防跌倒/跌落及给患儿喂食/水项目上受家长年龄、与患儿关系及受教育程度的影响(P<0.05)。其他指导项目的家长不易掌握的比例均未受年龄、与患儿关系及陪护者受教育程度的影响(P>0.05)。结论婴幼儿患儿的陪护对家庭合作护理项目的掌握的人数比例均最低;1岁以内的患儿陪护不易掌握的护理项目比例在50%以上的项目是静脉留置针注意事项、测量体温、预防患儿窒息、防止交叉感染、患儿营养指南及正确为患儿喂食/水;1岁以上患儿陪护不易掌握的护理项目比例在50%以上的项目是测量体温,其他项目不易掌握的比例明显下降;在测量体温、防止跌倒/跌落和正确喂食/水项目上,农村患儿和城市患儿陪护均是陪护者越年轻越不易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