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制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g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近年来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包括修改环保法、强化环境监管等在内的环境规制措施,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生态文明建设。长江经济带经济与人口总量超过全国的40%,拥有很强的经济实力与巨大的发展潜力,战略位置与生态地位不可估量。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总体战略要求,采取手段加强对长江经济带的生态保护尤为迫切和必要。设计科学有效的环境规制制度,打造创新驱动与绿色化发展的产业升级模式,加强环境约束力度与生态保护力度,对长江经济带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本文对环境规制与产业升级的相关概念与理论进行了归纳总结,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环境规制作用于产业升级的传导机理。其次,详细分析了长江经济带环境规制与产业升级的现状,描述了当前长江经济带的环境概况,并基于我国整体环境规制体系背景,分析了长江经济带环境规制现状;在把握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整体现状的基础上,将长江经济带上中游地区与下游地区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文章以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8-2017年的指标数据为基础,通过模型构建实证分析长江经济带环境规制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并提出有助于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本文研究结论如下:①环境规制可以通过需求、技术创新及外商直接投资中间传导作用于产业升级,环境约束标准与强度的改变会引导消费者与企业的行为选择,影响企业的成本收益、生产效率及FDI的流入、流出,对产业升级造成影响;②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环境规制力度不断加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会采取更为严格的环境标准。长江经济带产业总体呈现出高级化、健康化发展的态势,但上中游地区产业升级还需进一步优化;③环境规制力度的加强能够推动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优化,环保意识在经济发展水平的作用下对产业升级产生积极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技术研发与创新及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均能够有效推动长江经济带产业的优化发展,且技术创新与外商直接投资的交互效应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完善环境法律法规,优化环境规制监管机制;重视隐性环境规制的力量,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科学利用市场激励机制,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化发展;构建长江经济带区域生态治理协同机制,最大化区域联动效应;加强长江经济带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以创新促推产业转型升级。
其他文献
摘 要 家庭和学校是教育的两个重要主体,家校合作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融合下的产物,其在教育过程中的价值意蕴不断被重视和挖掘,并引起广泛关注。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过于单一性和浅层性、陷入功利性和工具性、疏于契合性和认同性等。新时期家校合作突破和改变困境,从角色定位视角出发,需要班主任准确扮演好家校合作的整合者、设计者、引导者和协调者的角色。  关键词 家校合作;班主任;角色定位  作者简介 黄永斌
期刊
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潜力。新形势下,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班主任需要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明确育人责任,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同时,班主任要积极协同学校和家庭,达成育人共识,更好地培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摘 要“行不言之教”是一种教学智慧。这种教学智慧用之
期刊
班主任融入校本研修,一是要聚焦班级出现的问题,以此为基,发现问题、讨论问题、研究问题;二是要聚焦自我本身,把自我反思作为教育研究的主体,促进在专题问题上的融入、阐发和共生。要将理论研究与行动研究结合,激发自我的研究动力和深度思考;三是要将过程与结果结合,班主任需要在过程中参与,在总结中出效果。  班主任是学校队伍建设的中坚力量,是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力军。近几年,《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
期刊
各位老师、各位同仁,大家好!五育并举是当前的热门话题,其中所涉及的问题很多,今天主要谈谈推进五育并举与教育观念变革的关系问题。  五育并举就是在学校教育中全面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不能有所偏废。五育并举的提出与有效实现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密切关联的,两者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我国教育目的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各级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必
期刊
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征程中,党中央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为我们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把握好中央的教育精神、落实好国家的教育政策,是推进教育进一步改革发展的关键。《中国德育》特开设专栏,解读教育的“顶层设计”,探讨教育的“奋进之笔”,以期为教育改革发展助力。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主张把历史放到过去、现在、未来相联结的时间长河和民族、国
期刊
在主题班会开展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对象,而班集体是重要的活动场所和活动载体。一堂优秀的主题班会课一定不是由哪一方单独完成的,而是参与主体同向发挥作用使之效果最大化。  主题班会课在整个中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纵观古今中外,主题班会的内涵和外延都非常广阔。从历史渊源和时代要求两方面来看,主题班会课这种圍绕主题开展的教育活动可以从历史上找到相同意义的活动,比如中国古代的书
期刊
未经凝视的世界毫无意义,微善写作聚焦于“微”,就是要求学生学会用放大镜看生活,从辨析细微中发现生活真谛和人性光辉,实现真正有意义的表达,学习观照世界的智慧和德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语文教学先天具有立德树人的优势,文道一统、以文育人向来是中华语文的优良传统,因此语
期刊
中国德育:明局长,您好!我们关注到在2017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后,贵局于2018年5月出台了《小学生放学后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可见,贵局对课后服务工作十分重视。对于课后服务,您怎么看它的必要性和意义呢?  明辉:很高兴接受贵刊采访。确实,我们对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十分重视。课后服务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为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所开展的专项行动之一,也是重
期刊
通过在学科学习活动中寓理于事,增强个体的社会角色意识,学会为他人着想,学习从社会、集体、他人等不同视角出发,审视自己的行为和决策,这显然要比单纯的说教,或者把问题处理托付给班主任更有效,更能建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专业形象,增强学生对学科价值的认同感。  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这句话:“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我们也在教学中通过情感与价值观等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实施开展学科德育。但是,一旦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
期刊
摘 要生态课堂是核心素养的时代呼唤,是焕发课堂生命活力的题中之义,更是学校生态式发展的内在需要。生态课堂是一种基于生态哲学价值诉求的课堂实践取向,也是一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实践样态,具有鲜明的生命关怀性、共生协同性及动态生成性。与之匹配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包含自然引入、共筑愿景、触发联结、相互激荡、升华沉淀、反思共长六大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是教师与学生互动共舞的过程展现与成就彰显。  关键词生态课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