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的住房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以山东省为例

来源 :山东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在农村内部推力和城市外部拉力的双重作用下,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聚集于城市,其主体就是从农村释放的剩余劳动力。他们为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这一群体却长期被排除在社会保障制度之外,产生了许多问题,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等等,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并已经采取了诸多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农民工住房需求。现今我国住房体系存在保障性住房和廉租房供应短缺和房价一直处于高位的矛盾,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住房解决路径尚且不明晰,农民工住房问题错综复杂,解决起来更是棘手。但是随着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在进城务工人员中所占比重的逐渐增大,相比起父辈,他们有着强烈的定居城市的欲望,因此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也逐渐成为学者们的热点。  本文以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为出发点,第一章主要阐述了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梳理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提出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第二章通过对目前农民工主要的几种集中居住地——城中村、员工集体宿舍等,及农民工目前住房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农民工现在住房的基本情况;第三章以山东省及济南市外出务工人员为例,调查统计了我省农民工的背景资料,包括农村劳动力转移地区、职业、文化程度、家庭、及收入等各方面构成比例,及他们在城镇居住的意愿。第四章,对国外解决低收入阶层住房问题的相关政策及国内各大城市农民工住房建设的几种模式长沙模式、重庆模式、湖州模式、苏南模式、西坞模式等作了阐述。通过以上对国内外社会住宅建设情况的介绍和比较,可以发现有增强政府的参与性、实行租金补贴政策、积极建设农民工公寓等几个经验值得借鉴。第五章,首先论述了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然后依次从住房保障的三个方面廉租房制度、住房公积金制度、经济适用房制度如何将农民工纳入到住房社会保障制度及相关配套制度—户籍制度改革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了“城中村”模式的改造、农民工公寓模式的建设、农民工宅基地和耕地换取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的“双替换”方案等制度创新,以期从与城镇化建设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等社会改革相适应的高度寻找解决农民工城镇住房的办法。
其他文献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非营利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很好地弥补了政府和企业的失灵,已经成为推动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伴随着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作为非营利组织的一个重要分支——公益性非营利组织,无论在公益产品的供给还是帮助弱势群体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涉足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覆盖了环境保护,教育,医疗等众多领域,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也是社会
从整体发展来看,目前初中体育教学效果不佳,亟须引入多种方法和模式进行创新,其中体育游戏作为一种成本较小,开展要求和限制不高的方式,在体育教学中应用效果良好.为此,本文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社会已经进入转型时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利益格局不断调整,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日渐显露,人民内部各种利益群体之间冲突凸显,并由此引发了一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土地抛荒现象越发剧烈。为减少农地抛荒,增加农业绩效,提高农民收入,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进行规模经
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特定价值的重要命题,直接关系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整体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而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则是社会各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