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器学习的天基AIS数据挖掘

来源 :国防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xia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海洋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大数据作为基础战略资源,是衡量一个国家海洋监管能力的重要标志,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卫星海洋遥感数据为代表的海洋数据规模呈现爆炸式增长趋势,海洋研究进入大数据时代,如何收集、管理和挖掘海洋数据是世界各海洋强国研究的重点方向。本文以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拓三号卫星收集的天基AIS数据作为数据支撑,结合机器学习相关算法,从分类、聚类和回归三个角度开展天基AIS数据挖掘研究,探索适用于天基AIS数据驱动的挖掘理论和方法。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本文在对当前AIS数据挖掘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归纳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天基AIS数据在海上交通监管领域的独特优势,认为天基AIS相对于传统岸基AIS和其他数据源相比具有覆盖范围广、跟踪时间长以及信息类型丰富等特点,较适合于进行大地理范围、长时间跨度等宏观层面海上交通研究。进一步地,面向提升海上交通智能化监管的实际需求,提出三个可以研究的方向:船舶分类、航线挖掘和行为预测。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的船舶分类方法。根据不同类型船舶的特点在传统几何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了船舶运动特征的提取和分析,探讨了随机森林两种主要算法参数在不同组合下对五种船舶分类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所提取的特征较好的反映了不同类型船舶之间的差异性,在同时考虑几何特征和运动特征的情况下,算法分类准确率能够达到80%左右,研究了分类过程中的特征重要性问题,通过对比实验发现了某些在分类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重要特征,并对分类结果存在异常的船舶进行了实例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提出了一种基于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密度聚类算法的航线挖掘方法。考虑了基于位置点聚类和基于子轨迹聚类两种聚类方式,针对第一种聚类方式,在经典DBSCAN算法的基础上加入了航向约束并改进了搜索域,通过在澳大利亚海域AIS数据上进行聚类实验,发现在合适的参数设置下该算法能够有效提取目标海域热点航线,通过KDE和统计方法分析,能够实现对挖掘航线的海上交通情况的感知;针对第二种聚类方式,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天基AIS数据的子轨迹样本提取方法,结合DTW距离度量方法实现轨迹层面的密度聚类,并从开发北极航线的实际需求出发,将该聚类方法应用于北极地区AIS数据分析之中,聚类结果可用于了解目前北极航线通航情况并为制定北极战略提供信息支撑。提出了一种基于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循环神经网络的船舶位置预测方法。设计了一种4层LSTM单元的神经网络结构并采用了5个时间步的网络训练方法从单个船舶历史数据进行船舶运动模式学习,预测结果表明,在船舶正常航行的状态下,模型的预测误差控制在100m以下,出现运动状态突变的情况下,预测误差较大。该方法可用于异常船舶发现和监控以及海上交通事故的预防。论文探讨了基于机器学习的天基AIS数据挖掘方法,在算法层面上进行了大量适应性改进,并成功应用于船舶分类识别、航线挖掘和位置预测任务当中,研究旨在从天基AIS数据中发现有价值的海上交通信息进而提升海上态势感知能力和卫星遥感数据应用的智能化水平。
其他文献
随着近年来作战仿真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仿真技术的指挥训练能够有效提升人员训练的训练效果和组织效率。而在军队信息化水平逐步提升的过程中,作战力量呈现小型化和多能化的发展趋势,使得以分队为主体的基本作战单元的地位更为重要。研究分队级作战仿真系统,以弥补传统军事训练中对抗性弱等缺点,对于提高营、连、排一级指挥员的指挥技能有着重要的意义。构建逼真的计算机兵力(Computer Generated Forc
航天器追逃博弈是当前轨道力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传统上多采用微分对策来获取追逃双方的最优控制策略,但是这种方法存在求解过程复杂、计算繁琐的缺点,难以满足对抗任务的强实时性要求。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不断深入使得利用人工智能实现全部或部分的在线决策成为可能,本文研究了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和强化学习算法生成空间目标追逃博弈最优控制策略的问题,实现智能、自主、快速的航天器追逃博弈机动轨道在线自主规划。论文的主要
火灾是一种破坏性强、蔓延速度快、难以控制的自然灾害之一,第一时间对火灾进行预警,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带来的损失。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基于视觉的智能检测技术给火灾预防提供了新思路。相比于传统的检测方法,基于视觉的火灾检测具有监测范围广、可视效果好、预警速度快等优点。火灾发生早期,往往伴随着烟雾的出现,烟雾检测识别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解决现实存在的烟雾检测问题着手,结合烟雾的静态和动态特征,改进
二维材料优异的光学特性,为突破传统瓶颈,发展新型高性能光子器件提供了可能。本论文以增强和调控光与二维材料相互作用为主线,围绕二维材料光子器件开展了多项原理结构设计,并探索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应用。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提出了一种可同时工作在近红外和中红外波段的金属-石墨烯混合结构表面等离激元传感器。该传感器的灵敏度和品质因子不亚于先前所报道的工作。这种混合结构将为未来的多用途高性能折射率传感器提
闭环控制系统是指存在被控的输出以一定方式返回到作为控制的输入端,并对输入端施加控制影响的系统,又称反馈控制系统。由于其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减小外界因素对系统的干扰,故闭环控制系统在生活生产以及航空航天领域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闭环控制系统控制领域的一个难点问题之一是对其系统发生故障时的检测与识别。然而,由于闭环控制系统固有的反馈调节机制,使得故障噪声比变小,给闭环控制系统故障检测增加了难度;
在现代声纳系统中,水下目标的自动识别一直是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兴起,基于机器学习的分类识别方法在水声领域得到了应用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传统单基地主动声纳和被动声纳相比,多基地主动声纳具有自己独特的优点,近年来成为声纳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那么,多基地声纳水下目标识别技术也值得开展相关的研究探索。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水下目标瞬态信号声散射场的数值计算方法与仿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