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雀石绿(Malachite green)、结晶紫(Gentian violet)是一类合成的三苯基甲烷类工业染料,自上世纪30年代作为一种体外驱虫剂,杀真菌剂和消毒剂被广泛的用于水产品养殖业。特别是治疗鱼的增殖性肾病(PKD)非常有效。当孔雀石绿和结晶紫被鱼体吸收后,它们主要分别代谢为无色孔雀石绿和无色结晶紫,并沉积在脂肪组织中。由于动物试验证明孔雀石绿和结晶紫对人畜有潜在的致畸、致癌和致突变作用,已被世界上很多国家禁止使用,包括中国。因此开发一种方便灵敏的孔雀石绿、结晶紫及其代谢物检测方法非常必要。本试验采用先进的同位素稀释法,抛弃传统使用的氧化柱,建立不同水产品基质中两种孔雀石绿、结晶紫及其代谢物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包括线性离子阱质谱法和三重四级杆质谱法。通过对线性试验、加标回收试验及实际样品检测结果分析,进行方法学参数考核。本试验采用McIlvaine缓冲液和乙腈提取,碱性氧化铝和OASIS MCX SPE柱净化,洗脱液分别采用SRM模式(线性离子阱质谱法)及MRM模式(三重四级杆质谱法)检测。结果表明,在线性离子阱质谱法中,草鱼、鳗鱼、三文鱼、虾及贝的平均检出限(CCα;α1%)在0.02μg/kg~0.09μg/kg之间,平均定量限(CCβ;β5%)在0.04μg/kg~0.13μg/kg之间。在5个不同加标水平下草鱼、鳗鱼、三文鱼、虾及贝样中孔雀石绿、结晶紫及其代谢物平均回收率在84.7%~112.1%之间,日间变异系数在1.4%~19.8%之间;在三重四级杆质谱法中,草鱼、鳗鱼、三文鱼、虾及贝的平均检出限(CCα;α1%)在0.02μg/kg~0.07μg/kg之间,平均定量限(CCβ;β5%)在0.06μg/kg~0.12μg/kg之间。在5个不同加标水平下草鱼、鳗鱼、三文鱼、虾及贝样中孔雀石绿、结晶紫及其代谢物平均回收率在84.7%~112.1%之间,日间变异系数在1.5%~12.8%之间。为考察这四种药物的稳定性,在样品中按10μg/kg的浓度添加药物,不同条件取样提取后HPLC-MS/MS检测剩余药物的含量,计算其回收率。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降解现象尤其明显,而在-20℃下则只有极少量的降解,并且无色代谢物更不稳定。提取过程中加入TMPD或抗坏血酸则会非常有效的减少这种降解过程。本课题通过对前处理条件及色谱质谱条件进行大量的优化,使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得到了很大提高。这4种化合物均选用3个子离子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完全满足欧盟2002/675/EC指令规定对于禁用药物的质谱确证方法需要4个确证分(IP)的要求(三个子离子3×1.5IP)。对不同实际鱼样进行检测,不仅能对待测物准确定量,而且能定性确证待测物,为疑似样品的鉴定提供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