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生物样品的检测,全面评价太原市孕妇及其新生儿多环芳烃的暴露状况,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健康风险评价、制定合理的环境卫生政策提供依据;通过分析各暴露标志物之间的相关关系,筛选反映胎儿宫内多环芳烃暴露早期、特异的生物标志物;在深入研究孕期母体多环芳烃暴露与子代宫内暴露水平的基础上,探讨孕期母体多环芳烃暴露对母婴健康的危害,为开展有毒污染物早期宫内暴露的预防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据。
方法:根据既往的环境监测结果,本课题选择PAHs污染较为严重的太原市作为研究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生物样品的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孕妇尿样1-羟基-芘和母婴血清5种多环芳烃的含量,综合评价母婴多环芳烃的暴露水平,并进一步分析各指标间的关系,寻找评价胎儿宫内多环芳烃暴露早期、特异的生物标志物。通过对母婴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检测和新生儿生长发育状况的调查,结合问卷调查和多环芳烃内暴露水平的检测结果,进一步探讨孕期多环芳烃暴露对母婴健康的影响。
结果:
(1)本研究85.6%的孕妇尿样1-羟基-芘含量高于一般居民尿中1-羟基-芘的生物暴露限值(0.11μmol/mol肌酐),同时12.1%的孕妇尿样1-羟基-芘含量高于焦炉工人生物暴露限值(1.9μmol/mol肌酐);
(2)几乎所有母婴血清中均检出多种致癌性多环芳烃,新生儿血清中芘(P=0.025)、苯并(b)荧葸(P=0.005)、苯并(k)荧葸(P<0.01)和苯并(b)芘(P=0.061)的含量均高于孕妇血清中的含量;
(3)母婴血清中芘(R=0.571,R<0.01),苯并[b]荧葸(R=0.468,P=0.014),苯并[a]芘(R=0.532,P=0.005)的含量和四种致癌性PAIls的T水平(R=0.423,P<0.01)均呈正相关;
(4)母血微核率与脐带血微核率之间有正相关关系(R=0.229,P=0.008),母血(1.53‰)和脐带血(1.29‰)微核总阳性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2.821,P=0.093);(5)150名新生儿中,低出生体重(<2500g)2例,早产(<37w)2例,未发现母婴PAHs暴露水平对新生儿生长发育指标有显著性影响。
结论:
(1)85.6%的调查对象尿样1-羟基.芘含量高于一般居民水平,说明调查对象多环芳烃暴露水平普遍较高;
(2)新生儿体内检出大量的致癌性多环芳烃,说明胎儿在宫内已经暴露于此类致癌性环境污染物;
(3)母婴体内多种多环芳烃含量均有很好的正相关性,今后评价多环芳烃宫内暴露水平时可考虑将孕妇血清多环芳烃尤其是芘的含量作为评价指标;
(4)未发现多环芳烃暴露水平对母婴微核率和新生儿生长发育指标产生影响,可能是因为本次研究样本量较小,相关问题还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