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城市文化空间的历史变迁——以文化娱乐场所的布局与发展为中心(1891-1949)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huax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岛这座地理位置优越的海港城市,自1891年建制以来,经历了118年的发展。起初按德国的城市规划方案建造起来,由于建设时城市空间的分区使得文化空间也呈分区和分层的状况,并且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影响着青岛城市文化空间的发展。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青岛开埠以来到新中国成立期间的城市文化空间,以影院、戏院等文化娱乐场所的布局与发展为研究中心。 论文以青岛城市发展的时期为背景,以文化娱乐场所的布局和发展为主线,结合着1900年德国占领时期制定的《青岛城市规划》;1910年在原计划基础上制定《青岛市区扩张规划》;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第一次统治时期的《青岛市施行都市计划案》;1939年日本第二次侵占时期制定的《青岛特别市地方计划》、《青岛特别母市计划》,先后论述了青岛开埠及德占时期的文化空间、日占时期的文化空间、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文化空间、以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四个阶段的文化空间发展。 论文的第一章论述青岛开埠及德占时期的文化空间(1891-1914)。开埠时期的青岛文化活动主要以戏曲和杂耍为主,活动区域仅局限在天后宫范围内。德国侵占青岛后,施行的城市规划将青岛城市进行了分区。城市空间的分区使得文化空间也分为青岛市民传统的文化空间和德占后形成的外来文化空间。 第二章为日占时期的文化空间(1914-1922)。日占时期乐乐座和电气馆等日本电影院的建立,是为日本人和在青岛的外国人的文化娱乐活动而服务,却不属于青岛市民的文化场所,这种殖民色彩浓厚的文化空间与青岛市民传统的文化空间,从城市空间的角度来看是存在分区和分层。 第三章介绍的是北洋政府—南京政府时期的文化空间(1922-1937)。这一时期青岛的主权归国人所有,青岛的影院和戏院兴建起来。1924年在平度路上兴建青岛最大的戏院,名为大舞台(今永安大戏院),开始上演京剧,以后放映电影,成为名副其实的影戏院;1929年青岛在银星戏院放映有声电影;1931年山东大戏院的建立打破了外国人垄断青岛电影业的局面。此部分结合着电影院、戏院的一览表以及报纸上刊登电影的广告进行论述,全面的反映出当时文化空间的整体面貌。 第四章是抗同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化空间(1938-1949)。这一时期由于战争的原因,社会秩序混乱、城市发展滞后,影院和戏院等文化娱乐场所也处于低迷期,文化空间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和繁荣。在抗战胜利后,青岛城市处于恢复期,此阶段的影院、戏院等文化娱乐场所也在重整旗鼓,蓄势待发。对于这一特殊时期,文章结合着档案馆的原始文献材料,将影院和戏院的状况进行复原。 作为建制只有一百多年的青岛,有着古典和现代的结合,西方和东方的融合,今后怎样更好的建设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离不开城市规划,也离不开文化空间的建设。在这种背景下研究青岛城市文化空间的历史变迁,就很具有现代意义。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数控车削加工中常见的螺纹加工有普通螺纹、锥螺纹、管螺纹、内螺纹等,但在曲面上加工螺纹很难实现,以椭圆曲面为例,在其表面进行变螺距螺纹的加工,以此体现一些特殊螺纹的一
我行只有分支两级机构,为了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扎实有序进行,分行党委经过认真研究,确定了分支行一个教育平台、分支行同步进行、分行一抓到底的原则,做到同部署、同学习、同
政府体制改革是中国古代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隋代政府体制改革是此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以往的研究成果对隋朝“开皇”、“大业”期间的改革的具体内容论述欠详,尤其是
学位
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地政学院的土地调查是融入教育机构实习因素以培养地政人才为主要诉求的社会调查活动。具体而言,这项土地调查又可划分为地政实习和实地调查两个环节,并且分
期刊
期刊
针对大倾角煤层综放工作面单一角度布置方法生产效率低、出煤量少以及支架与围岩系统稳定性差等问题,提出了大倾角煤层伪仰斜综放工作面变角度布置方法。通过改变工作面各个
焊条电弧焊修复2FC-20分级机断裂螺旋轴,采用内镶轴套,设计塞焊孔,钨极氩弧整形过渡区等工艺措施,并实施2名焊工交叉对称反方向施焊,取得了很好修复效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