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脊索瘤是一种起源于脊索胚胎残余组织的罕见原发性肿瘤,由于其对颅底骨性标志及周围组织结构的破坏和侵袭,患者术后常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的症状。为此,探讨融合了术中超声及电生理监测的多模态神经导航技术,在经神经内镜切除颅底脊索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经神经内镜切除颅底脊索瘤的57位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其中32位患者接受了多模态神经导航技术的术中影像指导(神经导航组);另外25位患者未接受多模态神经导航技术的术中影像指导(对照组)。 结果:对照组中,17位患者得到了肿瘤的完全切除,术后6位患者出现并发症表现,包括2例颅内血肿和4例神经功能缺损;神经导航组中,30位患者得到了肿瘤的完全切除,术后无患者出现影像学可见的颅内血肿,仅1位出现视力的暂时降低,对症治疗后得到改善。出院后随访结果显示,对照组有7位患者出现复发,神经导航组有5位患者出现复发,但均无颅外转移。 结论:多模态神经导航系统利用影像融合和图像重建技术,术中能够实时显示术区、肿瘤及其周围神经血管结构的位置关系,明确被肿瘤破坏的解剖学标志,有效改善肿瘤切除率,并降低术后并发症,为颅底脊索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