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明清传世地图中的江西形象为研究对象,通过搜罗明清存世的中外地图,分析其中江西部分的特征,考察绘图者的绘制背景,探讨江西在不同的视角下的形象流变。本文除绪论与结论以外,主体内容共三章。第二章探讨全国总图中的江西形象。该章主要选取了《大明一统志》中的《江西地理之图》、《康熙皇舆全览图》的《江西分图》以及嘉庆《大清一统天下全图》作为主体分析对象,辅以同时期各类地图进行对比。全国总图多以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示意性画法进行绘制,目的是宣扬大一统政治秩序,其中对江西等“地方”的描绘是为了强化这种王朝秩序。第三章探讨外文地图的江西形象。主要分析日本《大明地图》、意大利卫匡国《中国新地图志》以及18世纪欧洲中国地图中的江西形象。明清东亚地区受中国文化影响颇深,其中对中国和江西的认识也深受中国东传地图的影响,但也有自己的一些特色;欧洲在新航路开辟以后,出于贸易和传教的需要,编绘出版了大量的中国地图,其中对中国和江西的认识也经历了从模糊到逐渐精确的过程。总体而言,这类地图由第三方绘制,其选择性十分明显,中国和江西在其中呈现为“他者”的形象。第四章探讨全省地图集中的江西形象。主要考察万历《江西全省图说》、康熙《江西十三府道里图》以及同治《江西全省舆图》三部地图集。全省地图集的编绘由政府主导,侧重于官方统治空间的描述,有时还是地方行政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这类地图对地方地理信息的登载尽管或详或略,但都围绕着江西进行编绘,不仅力图呈现大一统政治秩序在“地方”的展开,也为地方性知识的表达留出很大的空间,体现了王朝价值与“地方性”的并存。本文的研究表明,舆图是一个基于客观事物由绘制者进行再加工而成的特殊文本。通过对于舆图的色彩、构图、位置、形状与绘制方式的选择,绘制者将自己的文化理念,价值取向融于所绘地图之中。即便地图绘制技术在不断发展,江西的地理形象仍然具有强烈的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