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岩体裂隙的透水性远远大于岩体基质,则裂隙构成了岩体主要渗流通道,故裂隙岩体的渗透能力主要取决于裂隙的渗透特性。单裂隙作为裂隙渗流研究的基本单元,其饱和与非饱和渗透特性与裂隙的几何特征密切相关。单裂隙的饱和渗流分析过程,通过修正水力隙宽建立经验公式,以往大多数文献仅考虑接触面积、隙宽分布以及粗糙度等诸多因素之一,难以准确地进行单裂隙饱和渗流计算。对于单裂隙非饱和渗透特性的研究,现有的相关试验和理论研究很少,更多的是借鉴多孔介质理论建立相应的理论模型和经验公式。事实上,岩体裂隙的细观结构和渗流路径与多孔介质的有着根本差异。拟从以下三方面展开研究:(1)提出了考虑隙宽分布、粗糙程度以及接触面积的单裂隙饱和渗流计算经验公式。利用C++开发环境,提出单裂隙饱和渗流数值分析方法,分析了水力梯度、隙宽分布和分形维数对饱和渗透系数的影响机制,建立了考虑隙宽分布、粗糙度以及接触面积的单裂隙饱和渗流模型;并通过与Zimmerman的修正公式、Yeo的修正公式以及王刚的修正公式的预测结果对比,验证了该计算模型在单裂隙渗流计算中的有效性。(2)对于单裂隙非饱和渗流,结合隙宽概率密度函数,建立了相对渗透系数-饱和度函数关系,即van Genuchten-Mualem模型。通过与具有不同隙宽分布的粗糙单裂隙非饱和渗流试验数据对比分析,验证了该理论模型的可靠性。基于Invasion percolation模型、立方定理和分形几何方法,建立了相对渗透系数-饱和度关系的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多组不同分形维数下裂隙相对渗透系数-饱和度的数值模拟数据与VG-M模型理论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理论模型描述不同粗糙裂隙相对渗透系数-饱和度关系的适用性。(3)基于上述修正水力隙宽公式和相对渗透系数-饱和度模型,获得各岩层材料的渗透系数函数和体积含水量函数,采用Geostudio数值软件SEEP/W和SLOPE/W程序计算降雨条件下裂隙岩质边坡稳定系数,揭示了降雨入渗对裂隙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