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根据中医学理论,延迟性肌肉酸痛(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DOMS)属于“久行伤筋”,即过度运动造成的局部软组织不适,属于“筋”的过劳但尚未及“筋伤”(拉伤)的程度。从病因上来看,DOMS发生于不适应的离心收缩运动后,属不内外因,为筋肉过度劳累,“筋失濡养”造成的。推拿手法作为中医学治疗方式,通过放松和刺激作用对DOMS症状有效缓解。重复离心收缩则是近年来较为新颖的防治DOMS的康复训练。本研究通过创新性的将中医推拿手法结合重复离心收缩在一起作为联合干预方案,观察2种不同类别的DOMS干预方式结合在一起的临床效果,并通过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两部分探索联合干预方式防治DOMS的可能原理和机制。方法:(1)临床研究:临床对照试验,通过网A络招募符合研究要求的身体健康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在校生。每位志愿者双侧腓肠肌随机分入干预组与对照组,样本量1:1。通过改良台阶试验运动作为诱发DOMS的一次大运动量离心收缩,运动后短时间内对干预组腓肠肌施以标准化推拿手法治疗,并安排在固定时间自行按同等标准化康复训练进行干预侧腓肠肌锻炼;对照组腓肠肌不进行干预。研究期间双侧腓肠肌均不进行剧烈运动。志愿者接受培训后主动完成疼痛相关量表填写,符合DOMS诱发成功的志愿者相关数据才会纳入研究。研究人员在入组时(未运动)和出组时(约入组后48 h)测量志愿者腓肠肌一固定位置压痛阈值,排除未诱发成功及其他脱落样本后,将两组入组、出组数据分别进行配对样本检验,观察联合干预对一次性大运动量离心收缩运动后骨骼肌出现DOMS过程中疼痛的抑制情况。(2)动物实验:对照试验,16只雄性8周龄Wistar大鼠,全部接受相同跑台运动造模后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8只。干预组造模后每日进行1次小运动量重复离心收缩运动,对照组不运动。造模后第3日、第7日分别从各组随机抽选4只大鼠进行取材,取材包括大鼠动脉血血清和大鼠股四头肌远端组织。用试剂盒测量大鼠血清乳酸、乳酸脱氢酶浓度,借助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从不同微观层面分析大鼠骨骼肌形态结构,根据以上结果分析重复离心收缩对大鼠一次大运动量后股四头肌损伤恢复的干预效果,并对相关结果产生机制进行探索。结果:(1)临床研究:①全体纳入研究志愿者,干预组(侧)腓肠肌出组时压痛阈值较入组时无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侧)腓肠肌出组时压痛阈值显著(P<0.05)低于入组时压痛阈值,平均值下降幅度为4.16N。②男性干预组(侧)腓肠肌出组时压痛阈值较入组时无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侧)腓肠肌出组时压痛阈值显著低于入组时压痛阈值(P<0.05),平均值下降幅度为5.57 N。③女性干预组(侧)与对照组(侧)腓肠肌出组时压痛阈值较入组时均无显著改变(P>0.05)。(2)动物实验:①两组大鼠血清标志物LA和LDH在造模后第3日、第7日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②光学显微镜下可见,造模后3日对照组样本可见间质细胞多于干预组样本,造模后7日对照组样本可见间质细胞多于干预组样本。两组大鼠股四头肌H-E染色切片都未见明显炎性浸润③电子显微镜下可见,造模后3日对照组样本Z线扭曲、模糊、断裂现象较干预组明显,两组线粒体数量无直视下差异;造模后7日对照组样本线粒体数量少于干预组,两组样本Z线均恢复到较为整齐、清晰的状态。结论:(1)中医推拿手法结合主动康复训练的联合干预法可以显著地有效防止一次大运动量离心运动后腓肠肌DOMS带来的腓肠肌局部压痛阈值下降。(2)DOMS属于中医“筋失濡养”范畴,严重程度尚不及“筋伤”,可以自愈。其病程基本证候变化依次为:气滞血瘀→筋失濡养(气血两虚)→气血调和。推测疗效产生的机制可能是:①推拿手法在DOMS出现早期表现为气滞血瘀时能有效行气化瘀,促进气血循行恢复正常并加快局部新陈代谢和修复②主动康复训练在DOMS进入气血两虚阶段后能有效刺激周身气血重新聚集于此,加快局部损伤修复。(3)动物实验中干预组在两次取材时间点上骨骼肌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研究者认为即使远小于造模运动量的连续重复离心运动,也可以在大鼠一次大运动量离心收缩运动后3日内显示出延迟性肌肉酸痛对连续运动的适应表现。重复离心收缩并不能通过显著升高大鼠LDH活性从而提高分解LA的能力。诱发大鼠股四头肌超微结构急性改变的运动量不足以造成长期的微观结构改变,据此推测人类股四头肌的DOMS不会通过对肌肉造成不可逆损伤进而导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本研究为专业运动员和普通民众都提供了可以参考的DOMS发生后治疗方案,并为今后的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初步试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