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扩张理论认为自我扩张是一种基本动机,自我扩张实现的首要途径是发展亲密关系。当一段关系不能提供充分的自我扩张或一方没有将另一方纳入自我时,不忠行为可能会发生。调节定向理论认为个体在生存发展过程中进化出两种独立的行为调节系统,促进定向和防御定向。促进定向与防御定向在对事情成败价值评价过程中的情绪维度不同,为实现目标采取的方式策略也不同。郭积椿在其毕业论文中指出,不同自我结构类型的人(独立型人格和互倚型人格)自我扩张的动机水平不同。这为本文所认为的自我扩张动机在不同特质人群中的水平不同,自我扩张可能还受到其它因素的驱动提供了依据。本文对自我扩张理论和调节定向理论进行综述后认为,促进定向个体与防御定向个体的自我扩张动机不同,且与潜在伴侣发展关系的意愿不同。因而当一段关系内的快速自我扩张结束后受自我扩张和调节定向类型的影响,不忠行为的发生情况会有不同。本文做了一个相关研究和一个实验研究。相关研究中使用自我扩张问卷SEQ和调节定向问卷对自我扩张与促进定向、自我扩张与防御定向、促进定向与防御定向进行相关研究。实验采用2(自我扩张机会大小)×2(调节定向类型)的被试间设计,因变量为与潜在伴侣发展关系的意愿及感知到的自我扩张程度。实验设计进一步研究了自我扩张与调节定向的关系及对亲密关系的影响。在本研究条件下得到了以下结论:(1)促进定向个体对自我扩张机会的敏感性要高于防御定向个体。(2)自我扩张与促进定向的显著相关出现在有充分自我扩张的亲密关系内。(3)特质性防御定向的个体在状态性促进定向的调节下也会表现出中等强度的与提供高自我扩张机会的潜在伴侣发展关系的意愿。(4)促进定向个体在面对能提供高自我扩张的机会的潜在伴侣时会表现出较强的发展关系的意愿。(5)无论促进定向个体还是防御定向个体在面对能提供低自我扩张机会的潜在伴侣时所表现出的发展关系的意愿都很一般。(6)促进定向个体和防御定向的个体分布不平衡,中国文化背景下防御定向个体的数量可能要远多于促进定向个体的数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