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鉴于农药对海洋单细胞藻的生态毒理学研究较少,同时为了保护海洋生物资源,获取海洋环境评价的基础数据和选择出比较敏感的藻或指标作为海洋环境的评价指标。本文把亚心形扁藻和中肋骨条藻两种单细胞海藻作为实验对象。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12种常见农药(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各4种)对两种海藻的长期毒性。结果如下:(1)12种农药对2种海藻的长期毒性基本符合以下规律:1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抑制率先上升,到最高点后又下降;2具有明显的浓度效应—高浓度出现毒害效应,低浓度可能会出现生长促进作用。(2)不同的农药对同一藻类的长期毒性会有差异。同一藻类,农药化学结构、作用机理的都会影响农药的长期毒性。再者同一农药,不同海藻也会表现不同的效应。三类农药对2种海藻的毒性大小顺序为: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3)农药对藻类的最大抑制作用出现时间会随农药品种、浓度和藻种发生变化。对于亚心形扁藻,草甘膦最大抑制率出现在第3天,而双丙氨膦作用下,最大抑制率出现在第4天。三唑磷作用于中肋骨条藻时,当浓度大于1mg L-1时,最大抑制率出现在第3天,而浓度小于和等于1mg L-1时,最大抑制率出现在第2天。对硫磷作用下,亚心形扁藻第3天受到最大抑制作用。而中肋骨条藻出现在第5天。(4)低浓度的农药可能会引起海藻出现刺激生长现象。整过实验过程中,只有双丙氨膦作用于亚心形扁藻和三唑酮作用于2种海藻未出现低浓度促进现象。当浓度小于0.2mg L-1时,速灭威对中肋骨扁藻的促进作用最大,促进率为60%。但不同的藻或者不同的农药作用下,生长刺激现象出现的时间和对应农药浓度有差异。当浓度为2mg L-1时,草甘膦胁迫下,中肋骨条藻于第7天出现生长刺激现象。而该浓度的双丙氨膦未出现此现象。甲霜灵胁迫下,当浓度为10mg L-1和20mg L-1时,亚心形扁藻在第8、9、10天出现生长刺激现象。而浓度高于和低于这个值时,都未出现该现象。(5)低浓度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作用下,亚心形扁藻受到的抑制作用较弱,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一直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