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种农药对亚心形扁藻和中肋骨条藻的长期毒性研究

来源 :浙江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zhi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鉴于农药对海洋单细胞藻的生态毒理学研究较少,同时为了保护海洋生物资源,获取海洋环境评价的基础数据和选择出比较敏感的藻或指标作为海洋环境的评价指标。本文把亚心形扁藻和中肋骨条藻两种单细胞海藻作为实验对象。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12种常见农药(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各4种)对两种海藻的长期毒性。结果如下:(1)12种农药对2种海藻的长期毒性基本符合以下规律:1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抑制率先上升,到最高点后又下降;2具有明显的浓度效应—高浓度出现毒害效应,低浓度可能会出现生长促进作用。(2)不同的农药对同一藻类的长期毒性会有差异。同一藻类,农药化学结构、作用机理的都会影响农药的长期毒性。再者同一农药,不同海藻也会表现不同的效应。三类农药对2种海藻的毒性大小顺序为: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3)农药对藻类的最大抑制作用出现时间会随农药品种、浓度和藻种发生变化。对于亚心形扁藻,草甘膦最大抑制率出现在第3天,而双丙氨膦作用下,最大抑制率出现在第4天。三唑磷作用于中肋骨条藻时,当浓度大于1mg L-1时,最大抑制率出现在第3天,而浓度小于和等于1mg L-1时,最大抑制率出现在第2天。对硫磷作用下,亚心形扁藻第3天受到最大抑制作用。而中肋骨条藻出现在第5天。(4)低浓度的农药可能会引起海藻出现刺激生长现象。整过实验过程中,只有双丙氨膦作用于亚心形扁藻和三唑酮作用于2种海藻未出现低浓度促进现象。当浓度小于0.2mg L-1时,速灭威对中肋骨扁藻的促进作用最大,促进率为60%。但不同的藻或者不同的农药作用下,生长刺激现象出现的时间和对应农药浓度有差异。当浓度为2mg L-1时,草甘膦胁迫下,中肋骨条藻于第7天出现生长刺激现象。而该浓度的双丙氨膦未出现此现象。甲霜灵胁迫下,当浓度为10mg L-1和20mg L-1时,亚心形扁藻在第8、9、10天出现生长刺激现象。而浓度高于和低于这个值时,都未出现该现象。(5)低浓度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作用下,亚心形扁藻受到的抑制作用较弱,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一直下降。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探讨21世纪初中国建筑和城市设计发展战略。历史文化街区是人类在长期生产过程中的智慧结晶。历史文化街区发展至今,已经拥有了社会属性和科学属性。在21世纪初,中国
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以往论述的基础上,再次突出地强调:“我们要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党内政
本文通过对话标记"我看"的界定找到适合话语标记范围的"我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它的使用模式和交互认知功能,从小范围谈论了话语标记"我看"的使用功能。
为了明确基体材料对铝蜂窝动态强化行为的影响,首先从铝蜂窝结构中取出蜂窝壁,制成小试样并对其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然后对几何参数相同而基体材料不同的2种铝蜂窝材料分别进
陕北画像石中常见的鸟首人身、牛首人身形象东汉早期多作为西王母属仙,东汉中期取代西王母并具有独立神格,东汉晚期往往刻绘于门柱下格,具有门吏身份。在这一演化过程中,鸟首
以某污水处理厂初沉污泥和生物污泥为研究对象,研究了Fe Cl3及Al Cl3不同投加浓度对污泥中温厌氧消化系统硫化氢产生的抑制作用,利用16S r 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及定量PCR技术分
水稻(Oryza sativa)是世界上约一半以上人口的主食,在可耕地面积减少的形势下,理想株型对提高水稻单产尤为重要,而水稻叶夹角是理想株型的主要特征之一。很多研究表明,油菜素甾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同时也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有
双金属片制成的温控器件,应用相当广泛。由于变温使该器件频繁动作,使其受交变应力作用。若不加控制,会产生失敏。这里对双金属片中的剪应力分布提出见解,从而为控制剪应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