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流域分布的环鄱阳湖区传统村落景观构成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江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dewei66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落景观作为我国劳动人民与自然和谐共处伟大人居智慧的物质见证,折射出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近年来,针对地域聚落景观的研究与保护逐渐受到学界和社会的重视。汇纳赣、抚、信、饶、修五大河流来水的环鄱阳湖区,历史上在多元文化的交织影响下,形成了悠久灿烂的鄱阳湖文化,并成为长江中下游最重要的农耕文化发源地之一。作为鄱阳湖文化的重要载体,针对该区域传统村落景观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然而,目前学界对环鄱阳湖区传统村落景观的研究仍十分薄弱,尤其基于流域分布视角对环鄱阳湖区传统村落研究的重要价值尚未得到充分认识。基于此,本文以流域分布视角,采用上下双向研究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研究相补充的研究方法,对环鄱阳湖区传统村落景观构成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首先自上而下,以宏观视野对环鄱阳湖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定量分析,探究影响村落形成、演变和发展的因素,并推导出水系为其中主导因素,以此基础,再自下而上从中微观视角基于流域分布对环鄱阳湖区各流域自然地理与人文社会环境及传统村落景观构成进行探究,阐释各流域传统村落景观构成特征,通过比对各流域景观构成特征异同性,最终总结出环鄱阳湖区传统村落景观构成特征及影响因素。本研究进一步拓展并深化了鄱阳湖流域传统村落研究相关成果,可为系统化认识、识别、保护和利用环鄱阳湖区传统村落景观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对于环鄱阳湖流域传统村落景观资源集中连片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的主要结论为:(1)在空间分布上,环鄱阳湖区传统村落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边缘多,腹地少”的空间格局特征;在分布密度上,呈现“多核心分布,连片分布”的特征;总体分布上,环鄱阳湖区传统村落是由环鄱阳湖区边界的高密度向内部的低密度的梯度分布,整体空间分布呈“环状”;环鄱阳湖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受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共同作用。其中,水系是影响环鄱阳湖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地形地貌等自然环境是重要因素,历史演变、驿道交通等因素同样深刻影响了环鄱阳湖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及其发展演变。(2)环鄱阳湖区传统村落景观构成特征上,从自然景观,农业景观,人文景观三个层面对其进行分析得出:(1)自然景观分为平原近水型、丘陵远水型两种,其山水格局分别以“河—农田—聚落”、“山—山溪—农田—聚落”为代表。(2)农业景观分为平田、圩田与鱼塘、梯田三类。(3)人文景观:在聚落形态布局上,受宗族礼制影响整体呈现出宗族为心,多轴分支的特性,有散点状、带形村落、集中团状三种类型;在街巷空间上,呈现出高墙窄巷、防灾避险的防御特性;街巷空间布局上,可分为多轴网格状、单向梳齿状、蜿蜒之字状三类;在建筑风格上,整体建筑风格以赣派建筑与饶派建筑为主;在水利设施建设上,聚落内部水利设施包括水井、水塘、水圳及水渠,聚落外围的农田水利设施主要有陂塘、水堨、堤坝等,主要起到引流、蓄水与障水的作用。(3)环鄱阳湖区传统村落景观构成及影响因素上具有共性特征,具体表现为:(1)以水为主导的山水环境因素和宗族礼制文化是影响环鄱阳湖区流域传统村落景观构成特征的主导因素,影响着村落的分布与选址、空间形态及街巷空间、农业景观与水利设施等景观特征。(2)经济发展、文化观念是影响环鄱阳湖区传统村落景观构成特征的重要因素,对环鄱阳湖区传统村落的形态布局、内部空间构成(包括建筑建造、街巷空间等)及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3)战乱、人口迁徙等历史因素深刻影响了环鄱阳湖区传统村落景观构成特征。朝代的更迭、历史政策等历史因素导致的人口变迁,皆对传统村落景观构成特征产生了影响。(4)流域之间环鄱阳湖区传统村落景观构成及影响因素则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赣江流域因地处平原,饱受战乱匪盗侵扰,在景观构成上侧重于防御性景观;抚河流域受临川文化影响,景观构成上呈现出崇文重教、重农抑商的特征,注重匾额文化,秉承耕读传家理念;饶河流域受强烈的宗族文化和宗族势力影响,以戏台为代表的宗族公共建筑在村落景观中占据重要地位;修水流域多为商儒结合型传统村落,景观构成上体现出商儒文化并重的特性;信江流域则传统村落景观留存稀少,主要由于鄱阳湖历史演变与信江下游滨湖尾闾区频发水患。因此,环鄱阳湖区各流域传统村落景观构成特征是山水环境等自然因素与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人文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他文献
2022年7月28日,曾为头部生鲜电商平台之一的每日优鲜被曝“就地解散”,引发舆论对生鲜电商行业发展的关注。近期,市场监管总局竞争政策与大数据中心对生鲜电商行业发展开展了专题调研,梳理了当前生鲜电商行业发展的总体情况,深入分析了行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应对建议。
近年来人民币持续升值。人民币升值直接影响到国内宏观经济,因此有必要做好研究分析工作。文中以人民币升值为着手点,分析我国宏观经济受到人民币升值的影响,结合实际情况给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推动我国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
以探讨大学生自我导向学习倾向对学业自我效能感产生的影响为研究目的,随机选取320名大学生作为调研对象,让其填写自我导向学习倾向性量表和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并采用频率分析、描述统计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自我导向学习倾向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存在年级差异,而且自我导向学习倾向的主动学习因子、有效学习因子、喜爱学习因子、开放学习因子和终
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但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总是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人是社会性存在,角色是人之社会性的体现方式。学生是政府与社会指派给适龄儿童的社会性角色,带有“厚的”规范要求。学生是制度化角色,学校时空是学生角色的边界。本有边界的学生角色如今外溢到家庭、社区、社会,未成年人即便脱离了学校时空却依然是学生。学生角色的过度外溢与固化,让未成年人不能脱离学生角色及其规范要求获得片刻的喘
大学科技园是以科研优势为依托,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创业企业的重要机构。以有效管理理念为基础,优化大学科技园管理,既是营造“双创”生态环境的基础,又是培育经济新动能的关键。为适应创新驱动战略不断推进的趋势,要以市场化理念为基础,通过诠释服务理念,全面提升大学科技园的创新动能。基于此,在推动大学科技园有效管理时,应坚持市场驱动,激发大学科技园创新活力;坚持服务为本,汇聚大学科技园发展动力;合理整合资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为黄河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性机遇。河南是黄河文化起源形成的核心区域,对黄河文化进行文旅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现实中还存在着黄河文化保护与开发工作不到位、文化与旅游“两张皮”现象突出、产品业态创新性不足等问题,据此提出深挖黄河文化丰富内涵、加强顶层设计、突出创新引领等促进河南省黄河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黄河文化旅游带是河南省国际形象的重要名片。在国际平台上传播推广河南黄河文化旅游带对于扩大河南国际影响力意义重大。信息传递是影响跨文化交流传播的关键因素。信息可视化能够有效传达抽象且复杂的文化信息,是河南黄河文化旅游带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实践路径。通过分析河南黄河文化旅游带国际传播现状,阐释信息可视化理论依据,提出向世界传播“信息服务型”“文化科普型”和“文化包容型”的河南黄河文化旅游带。
线上授课是伴随科技发展而产生的新的授课方式,但因缺乏系统的方法和经验导致整体授课质量难以保证,尤其对于运动技能而言,单纯的线上授课难度更高。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利用线上、线下授课各自的优势,将“线上+线下”教学方法融入到恰恰舞教学当中,提高授课效率,并基于这种教学新模式,拓展该课程的教学资源,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本文首先界定了恰恰舞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相关概念,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研究现状,然
本文选用本地市面上常用的10种防治细菌性药剂对番茄青枯病菌进行了室内抑菌测定,以期筛选出防效较好的药剂。采用平板打孔抑菌圈法测定结果表明,30%甲霜·恶霉灵水剂和2%春雷霉素水剂抑菌率较高,为第一档优选药剂,其次是20%噻森酮悬浮剂、53.8%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和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3种铜制剂为第二档选择药剂,而3% N-糖苷类生物源抗生素和5%氨基酸寡糖水剂寡糖类为第三档选用药剂,生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