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危机此起彼伏,信用风险受到了各国银行和投资者前所未有的关注。信用风险的度量作为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核心问题也成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危机此起彼伏,信用风险受到了各国银行和投资者前所未有的关注。信用风险的度量作为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核心问题也成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虽然,目前国际学术界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很多,但是在理论和应用方面尚不成熟,所以需要进一步的深化研究。
本文从商业银行的角度,研究贷款企业信用评估的方法与应用问题。
首先,阐述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体系、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贷款业务程序以及该体系存在的问题。
接下来阐述了智能计算技术的理论基础,包括人工神经网络、模糊逻辑系统和遗传算法的相关理论。
然后,在商业银行指标体系的选取原则之上,分析了商业银行风险评估的财务指标体系和非财务指标体系,并结合实际建立了适合本文研究需要的指标体系。
然后,建立了具有六层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并在传统的BP算法基础上引入遗传算法来实现神经网络的参数训练。
最后,利用matlab进行训练和仿真,并通过三种模型的比较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本文选取了100家上市公司2006年的财务数据和相关信息作为建模样本,然后随机选择了其中19家ST公司和61家非ST公司作为训练样本;4家ST公司和16家非ST公司作为测试样本数。数据经过预处理和因子分析后,输入模型得到实验结果。最后,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传统的BP神经网络模型分别对信用风险进行评估,并分析了三种模型的评估准确度。
结果表明,多元线性回归对非线性、非正态分布的数据处理能力较弱,对信用风险的评估准确度较低,准确率为64%;传统的BP神经网络的拟合度很好,但是预测能力较弱,准确度为79%;而基于遗传进化型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为81%。
由此可见,通过多种智能计算技术的有机结合而建立起来的基于遗传进化型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更适合用于信用风险评估,更能够为商业银行提供科学、有效的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
其他文献
供应链由若干相对独立的、收益最大化的成员构成,供应链成员追求的目标往往与供应链整体目标相冲突。如何协调各个成员的目标和供应链整体目标之间的矛盾是分散型供应链协调的中心问题,供应链契约则是协调和约束各个供应链成员按照供应链整体优化目标运作的主要方式和方法。论文在分析批发价契约的基础上,结合收益共享契约和运筹学中的报童模型,探讨不同层级结构和不同需求结构下的供应链协调方式。通过设计有效契约结构,有效帮
随着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矛盾的日益突出,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等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环保法规日益严格,消费者环境意识增强,国际市场绿色壁垒的存在,推动供应链管理向绿色供应链
摘 要:本文发掘出莫泊桑短篇小说中一类特殊女性群体单身母亲的病态心理特征并对其进行了原因分析,最后从不同角度进行反思,以此给予当代社会一定的借鉴意义,从另一侧面体现出了莫泊桑短篇小说的历史价值和重要地位。 关键词:居伊·德·莫泊桑;单身母亲;病态心理 作者简介:尹柯人(1992-),女,汉族,湖南人,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法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
摘 要:美国文学史中很多作家都钟爱于使用象征手法,象征赋予他们的作品更加深刻的内涵。象征主义大师霍桑在其经典著作《红字》中把象征手法用到了极致,使他的作品极具艺术效果。无独有偶,霍桑的挚友麦尔维尔在其代表作《白鲸》中同样使用了象征手法,他的作品被人们称为是“时代的镜子”。两部不同的作品使用同一象征手法却达到了异曲同工的妙处。 关键词:《红字》;《白鲸》;象征手法;异曲同工 作者简介:高学浩(1
摘 要:《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上世纪的经典文学作品,这部作品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塞林格。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借助象征手法,写出了主人公霍尔顿的人物性格以及成长经历,揭露了社会的虚伪,同时,隐约向我们诉说着作者那个时代美国青年精神上的苦闷,作者所表述的那种苦闷,对于当代青年来说,也许还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象征手法;《麦田里的守望者》;幻灭 作者简介:蒋艺溱(1988-),女,汉族,四川广安
摘 要:精湛的讽刺艺术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小说的一大特色,本文拟以其六部小说为例,分别从主客观因素探讨讽刺艺术的形成原因及分析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简·奥斯丁;反讽艺术;女性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2--01 著名评论家特里林在《简·奥斯丁和“曼斯菲尔德庄园”》开篇言道:“当我们谈到简·奥斯丁的时候,或迟或早总是要谈到
摘 要:田山花袋是明治末期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棉被》,《重右卫门的最后》和《乡村教师》。在艺术上他主张赤裸裸的“露骨的描写”,批判“镀文学”,主张“平面描写”。 经常被认为有“少女崇拜”意向的田山花袋,作品中不乏女性的登场。本文将从他的两部作品,《名张少女》和他的代表作《棉被》出发,探析田山花袋的女性观。 关键词:田山花袋;作品;女性观;新女性 作者简介:许艳然(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