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暴风雨》是莎士比的晚年绝唱,作为一名资深的人文主义者,经过几十年的浮沉兴潜,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有了最终的看法。期望中的美好总是不随人意,在现实面前,人文主义让莎士比亚无奈又有所不甘,这种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尴尬使莎士比亚处于一个进退维谷的境地。对于这种两难的心情,普通的言语表达是苍白无力的,“词不达意”、“言不尽意”的遗憾总是让他徘徊在努力与无奈之间。于是莎士比亚选择了另一种叙事方式即隐喻叙事。亚里士多德把善用隐喻看成是语言的天才,在文学上,隐喻的运用即是隐喻叙事的展开。莎士比亚在其伟大的作品《暴风雨》中将隐喻叙事运用到了极致。莎士比亚既熟练地掌握了语言技巧,从而到达了艺术上的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同时又将自己紧张的思维通过隐喻的方式表达出来,用作品描述了存在的各种可能性。作家作品与苦心孤诣主要就是呈现在这样的隐喻中。《暴风雨》即是善用隐喻叙事的产物,它的成功固然有各个方面的原因,但隐喻性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就是一部隐喻性的戏剧,是莎士比亚在面对人文主义时那种难以割舍的复杂情愫的寄寓体。在文本叙事的过程中,莎士比亚将那种难以割舍的情感寄寓在一个个不同的隐喻本体上面,有言语、意象、叙事等,而这些寄寓本体最终构成了《暴风雨》。通过言语隐喻,意象隐喻,叙事隐喻它把自己的情感寄予在不同质的另一类事物之上,让读者在阅读时产生语言的张力,从而在对描述事物的把握之下去体会另一不同之物,达到认知的目的。本文从言语、意象、叙事等方面来探析莎士比亚《暴风雨》的隐喻。在言语隐喻方面,分析独立隐喻与整体隐喻在修辞外表下的思维内涵,莎士比亚运用人们熟知的事物来唤醒读者的潜意识,从而将复杂的情感通过隐喻的方式加以表达,既展现了手法上的高超,又达到了叙事的目的;在意象方面,分析莎士比亚对意象的的传统借用,以及对它们的拓展与延伸。意象隐喻以读者对传统意义的理解为基础,进一步喻含更深层的含义,实现意象之后的隐喻,达到了意象与隐喻的完美融合;叙事隐喻则是体现莎士比亚的天才之处,不仅情节的内涵,即使是情节的布局与结构的安排,莎士比亚都没有放过对隐喻的使用,他将隐喻运用到极致,使隐喻叙事贯穿到文本的每个角落,更难得的是几种隐喻方式的一以贯之,莎士比亚将它们融入到了《暴风雨》文本中,从而造就了这部伟大的作品。隐喻发展到今天已被广泛认可,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它是将感知体悟到的事物、思想、情感等投射到与其有质的区别的另一事物、意象、象征或者语词之上的过程。隐喻渗透了语言活动的全部领域并且具有丰富的思想历程,它在现代思想中获得了空前的重要性,已从话语的修饰边缘地位过渡到了对人类的本身进行理解的中心地位。在莎士比亚那里,隐喻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方式。这种隐喻的思维方式贯穿在文本始终,使我们在阅读《暴风雨》时总是为其复杂多变难以捉摸的内涵所震撼。它之所以能在数百年文坛历史中经久不衰,与它的隐喻叙事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