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态因果模型的复杂脑效应网络研究

来源 :河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ku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大脑是复杂的巨系统,而复杂脑网络通过构建以神经单元为节点,神经联系为连线的网络结构,将大脑视为一个由大量神经元相互作用形成的稀疏分布的复杂网络系统,以实现使得探究大脑的工作机制和功能的目的。但是,仅由节点与连线构成的脑网络不能反应大脑信息的有向交流关系,导致对脑网络功能的分析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不足。因此,本论文利用动态因果模型(DCM)来构建大脑效应网络,以大脑的信息自动加工指标—失匹配负波(MMN)为研究对象,来探究在特定实验刺激下相关脑区间的有向信息交流关系。与功能性磁共振(fMRI)相比,脑电(EEG)的高时间分辨率可以及时探究激活脑区的瞬间时序变化,更有利于发掘大脑潜在的的动态变化。另外,EEG还具有无创伤性、便携性等优势,为研究大脑这一复杂系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本论文深入研究了基于EEG的DCM算法,采用神经元集群模型作为其神经元动力学基础,利用状态方程反映某个神经元活动映射到另一个神经元活动的演变过程,输出方程反映观测信号与神经元活动的映射关系,并基于贝叶斯理论进行参数估计和模型选择,得出与数据拟合度最高的模型,比较分析各个脑区间的信息传递过程。本论文以MMN为研究对象,利用DCM构建了基于EEG数据的效应脑网络,揭示了在非注意听觉刺激下的大脑有向信息交流活动,并结合MMN的相关研究分析了DCM构建大脑效应网络的直观性和有效性。首先,根据听觉Oddball实验范式设计了实验并提取MMN,对脑电数据进行预处理,对提取出的MMN波形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脑电地形图分析了其电位变化的空间分布状态;然后,构建了头模型和源模型得到前向模型,利用基于经验贝叶斯理论的稀疏解的方法对EEG数据进行源定位,最后结合空间定位结果选取了感兴趣区;最后,利用DCM针对实验得到EEG数据构建了脑效应网络,分析了大脑在特定实验刺激下相关脑区间的有向信息交互作用,同时发现DCM可以直观有效地反映大脑相关脑区间的效应连接关系。本文利用EEG数据构建的DCM,可以在神经元水平上揭示大脑效应连接关系,并且通过对大脑自动加工指标——MMN的DCM网络构建,刻画了大脑在特定刺激下的效应连接关系,有利于一些脑疾病的诊断和辅助治疗。
其他文献
本文是以文章《糙米与精米》的翻译实践为基础的翻译实践报告。结合译文的内容,作者希望本文的研究不仅可以为其他食品技术文本的翻译提供借鉴,而且也能加深人们对糙米的认识,提高人们全谷物饮食的意识。作者在阅读平行文本时发现,受中英语言、文化差异等因素影响,食品技术文本翻译的质量参差不齐,非常值得译者进行研究。考虑到这一点,作者以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为指导,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以《糙米与精米》的翻译实践为基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词汇作为文化与词汇的结合体,承担着词汇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双重任务。也就是说,学习文化词汇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汉语词汇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
本文主要对薄壁管堆积轻质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有限元模拟计算。研究了实验条件和几何参数对结构在压缩过程中的变形机理和能量吸收的影响;分别得到了结构的实验和数值计算
近年来,海洋工程装备逐渐往智能化、无人化的方向发展,其中水面无人艇以其优越的自主能力和灵活性,迅速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自主靠泊作为无人艇关键功能之一,对无人艇操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