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观察正常皮肤在高频超声下的表现及常见良恶性皮肤肿瘤在高频超声下的结构特点;2.评价高频超声在面部基底细胞癌术前评估中的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1.选择340例良恶性皮肤肿瘤(包括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Bowen病、乳房外Paget病、角化棘皮瘤、脂溢性角化病、皮肤纤维瘤、老年性血管瘤及皮内痣),在知情同意下记录患者临床资料,采集皮损大体照片,并行高频超声观察皮损。与此同时,选择患者面部、前胸、背部、前臂、手背、手掌、小腿等部位做正常皮肤的高频超声观察。分析不同部位正常皮肤在高频超声下的表现以及常见良恶性皮肤肿瘤在高频超声下的结构特点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2.选择28例面部基底细胞癌患者,在知情同意下记录患者临床资料,采集皮损大体照片,同时行高频超声观察皮损结构特点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测量肿瘤的最大横径与最大纵径,并与术后病理测量结果比较,分析高频超声下图像特点及高频超声和组织病理测量值的统计学结果。结果:1.高频超声可清楚显示正常皮肤解剖层次及各层的组织结构。在高频超声下正常皮肤的表皮为一条厚度及回声均匀的水平纤细线状强回声,表面较光滑。真皮为较宽的中等回声带,内可见密集的中高点状回声,同时可见散在分布的点状、管状或不规则状低回声暗区。真皮与皮下组织过渡区域呈线状高回声,皮下脂肪组织呈不规则低回声,其内可见纤细高回声或中高回声线状或网状分隔带。在高频超声下,汗腺、毛囊、皮脂腺表现为形状不规则的低或中低回声,血管为管状低回声。2.常见皮肤肿瘤在高频超声下的表现基底细胞癌一般为卵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区,位于真皮层,边界较清,低回声内可观察到高回声或中高回声的点或结节。鳞状细胞癌为表皮和真皮的不规则形不均匀低回声区,表面不光滑,边界不清。Bowen病为局限表皮的线状高回声,表皮稍增厚,边界清,其下方真皮内可见带状低回声。乳房外Paget病为表面不光滑,真皮层稍增厚,可见形状不规则低回声区,边界不清。角化棘皮瘤为表皮明显增厚,向外突出,表面不光滑,边界较清,其下真皮内可见楔形低回声区。脂溢性角化病为局限于表皮的高回声区,表皮增厚呈带状并向外突出,表面不光滑。皮肤纤维瘤为真皮内梭形或椭圆形中低回声区,回声均匀,边缘光滑,界限清晰。老年性血管瘤为突出皮肤的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表面光滑,后方无回声增强现象,边界清晰。皮内痣为稍突出表皮的圆形低回声,表面光滑,边界清晰,下方真皮内可见不规则带状低回声。3.基底细胞癌在术前高频超声和组织病理的测量结果(1)在高频超声下测量基底细胞癌的最大横径为(9.31±2.15)mm,在组织病理学下测量基底细胞癌的最大横径为(9.27±2.16)mm,两组测量结果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性。(t=0.57,P>0.05)(2)在高频超声下测量基底细胞癌的最大纵径为(2.70±0.76)mm,在组织病理学下测量基底细胞癌的最大纵径为(2.62±0.77)mm,两组测量结果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性。(t=1.85,P>0.05)结论:(1)正常皮肤在高频超声下能清楚显示皮肤各层的组织结构,并能显示出皮肤附属器及浅表血管,能基本体现不同部位皮肤的结构特点。(2)皮肤常见良恶性肿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Bowen病、乳房外Paget病、角化棘皮瘤、脂溢性角化病、皮肤纤维瘤、老年性血管瘤及皮内痣)在高频超声下能清楚显示肿瘤的自身结构特点及其与周边组织的关系情况。(3)28例基底细胞癌术前高频超声测量最大横径和最大纵径的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学测量的实际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4)高频超声可作为基底细胞癌术前评估的有效无创检查手段,可较为精确的评估肿瘤及其周边的结构情况,指导手术方案的制定,减少外科手术复杂程序,节约手术时间,一定程度上弥补Mohs手术缺失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有效地提高手术切除率和降低基底细胞癌的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