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解化学蒸气发生-无色散原子荧光法直接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砷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chf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砷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并具有很强的毒性。对于砷污染的预防和控制一直是相关领域的重要课题。开展快速、准确、高效地测定样品中砷的含量,是元素分析化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研究首次提出裂解—化学蒸气发生(Py-CVG)的原理、方法及装置,并使用无色散原子荧光光度计,对土壤样品中的微量砷进行了直接测定。研究显示:在快速加热裂解下,甲酸钠能够分解释放还原氢并将砷还原为砷气态的挥发物,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少量硫脲,可显著增加砷的挥发物生成效率,并能掩蔽铜的干扰。  研究中考察了影响砷的裂解—化学蒸气的因素。对仪器工作条件,如光电倍增管负高压、空心阴极灯灯电流;砷的化学蒸气发生条件如裂解温度、载气流速、甲酸钠及硫脲的用量等进行了优化并确定了最佳工作条件。结果显示:在500℃的裂解温度下,30%的甲酸钠用量为0.20ml,10%(m/v)的硫脲用量为0.05ml,载气(氩)流速为300ml/min时,砷的荧光强度与砷的质量有很好的线性关系(R2=0.998),在此条件下砷检出限为0.39 ng,精密度(RSD,%)为3.25。使用本方法成功地测定了两个土壤标准物质(GBW07453和GBW07450)中的微量砷,测定值与标准值有很好的吻合。本方法特点是样品用量少,一次裂解就可完成砷的测定。对固体土壤样品中砷的测定,不需要对土壤样品进行繁琐的预处理,方法不仅简化了分析步骤、提高了检测效率,而且也降低了分析成本,为砷的分析检测及化学蒸汽发生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其他文献
本文以黄河上游湟水沙塘川流域为研究范围,以Landsat TM卫星影像和数字化地图等为基本资料,以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为主要技术手段,结合传统理论和方法,研究土壤侵蚀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