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全球经济和政治的一体化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高速发展的中国所取得的骄人成就,以及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施行的相关政策。记者招待会中的中英时政语篇交替传译涉及到当今中国的政治方面,是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基本国情和政策主张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德国功能派的核心理论目的论为理论基础,以记者招待会中的中英时政交替传译语篇为文本,通过实例系统地讨论了目的论和记者招待会中的中英时政语篇交替传译的关系。中英时政语篇交替传译由于其特有的政治性和交流性,应被视为一种目的明确的跨文化交际行为。目的论指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翻译时译者要结合翻译标准、翻译目的和受众的情况,从源语中提取相关信息,进行选择性翻译。本文以记者招待会中的中英时政语篇为研究对象,采用演绎法来论证目的论对其的适用性和指导意义。记者招待会中的中英时政语篇交替传译的目的是为目的语受众,即参加活动的外国人员提供与活动主题相关的信息,使他们能够进一步地了解中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措施,包括对外和对内政策,并将中国的文化介绍给国外嘉宾。这类交替传译注重国外嘉宾能够客观真实地了解中国的情况。本文首先介绍了交替传译的特点和过程,以及时政语篇的特点和功能;其次介绍了目的论的两位代表人物费米尔和诺德,以及他们提出的重要的翻译理论;接着比较详细讨论了目的论指导下的中英时政交替传译,包括了翻译目的,翻译要求,翻译类型,译文的预期功能,忠诚原则,以及得出的一些能够指导这类交替传译的启示本文得出的结论是:目的论对于记者招待会中的中英时政语篇交替传译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笔者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对时政方面的会议交替传译的实践带来一定的启示和心得,对今后的这类口译提供自己浅薄的见解和观点,同时也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希望最终能够提高这类交替传译的质量,促进外国人员对中国的真实了解,促进中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