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手足口病临床特征差异,以早期识别重症及危重症手足口病,及时治疗,防止并发症,改善预后。方法:以2011年3-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626例手足口病为研究对象,其中普通手足口病102例、重症手足口病499例、危重症手足口病25例,采用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比较普通组、重症组、危重症组在临床特征方面的差异。结果:各型手足口病在年龄和性别构成比上无显著差异,均好发于三岁以下男性儿童,危重症组中年龄小于3岁(80%)所占比例比重症组(67。9%)及普通组(67。7%)高。危重症死亡率(40%)显著高于重症及普通组。重症组持续高热(体温≥39℃或发热时间≥3天)、呕吐、神萎、嗜睡或昏睡、惊跳、肢体抖动、无力、抽搐、颈阻阳性发生率显著高于普通组;危重症组持续高热、不典型皮疹、神萎、昏迷、烦躁、反复抽搐、瞳孔改变、颈阻阳性、肌张力改变(增高或降低)、巴氏征阳性、气促、呼吸困难、呼吸节律改变、肺部罗音、心率增快(心率≥160次/分)、心音改变、末梢循环改变率显著高于重症组。辅助检查方面,重症组及危重症组粪便肠道病毒EV71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普通组;危重症组血糖(血糖≥10mmol/L)及白细胞(WBC≥16×109/L)显著增高、肝功能异常发生率、脑电图阳性率、脑MRI阳性率、脑CT阳性率、胸片渗出性改变显著高于重症组。结论:对临床诊断的手足口病患儿,应尽快完善手足口病病原学检查,高度重视小于3岁、持续高热、皮疹不典型、EV71感染的患儿,密切观察有无惊跳、肢体抖动、无力等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同时监测呼吸、心率、末梢循环等生命体征,早期完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糖、胸片检查,必要时做脑电图及头颅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重症、危重症患儿,积极治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