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K1调控破骨细胞在骨溶解相关疾病和骨折愈合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j520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稳态是由成骨细胞调节的骨形成和破骨细胞调节的骨吸收之间相互耦联的动态平衡,骨稳态的失衡可导致多种疾病,如石骨症、骨质疏松症、骨溶解等。骨溶解和骨质疏松症是老龄人群中常见的骨代谢失衡相关疾病,其治疗主要围绕着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两个方面进行。负责骨吸收的破骨细胞的形成受两种关键细胞因子M-CSF和RANKL的调控,RANKL与期受体RANK结合后启动一系列下游信号反应,导致单核细胞分化和相互融合成具有骨吸收活性的成熟破骨细胞。PI3K-AKT信号级联是响应RANKL激活的重要通路之一,而PDK1则是PI3K-AKT级联的主要上游脂质激酶,主要功能是通过磷酸化的方式激活AKT,触发级联反应,进一步激活AKT下游的效应因子。然而,PDK1在调控破骨细胞分化和骨吸收过程中的作用尚未明确。目的:探索PDK1基因参与调控破骨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的分子机制,为治疗骨质疏松症或骨溶解相关疾病寻找新的药物调控靶点。方法:1.利用Cathepsin K启动子驱动的Cre-Lox P系统,构建条件性破骨细胞中PDK1基因敲除小鼠,通过Micro-CT扫描和骨组织切片染色,观察小鼠骨骼表型和破骨细胞活性的变化,分析PDK1基因调控破骨细胞对小鼠骨稳态的影响。2.提取小鼠BMMs,在RANKL和M-CSF刺激下进行体外培养,通过TRAP染色、羟基磷灰石涂层吸收检测、CCK-8法细胞增殖活性检测、TUNEL法细胞凋亡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等方法,观察敲除PDK1基因对破骨细胞分化成熟和凋亡的影响,并阐明PDK1调控破骨细胞分化和吸收功能的分子机制。3.在阐明PDK1调控破骨细胞分化和吸收功能的机制的基础上,构建UHMWPE颗粒诱导的颅骨骨溶解和OVX诱导的骨质疏松小鼠模型,通过Micro-CT扫描、ELISA法血清学检测、骨组织切片染色和生物力学检测等方法,观察分析PDK1基因调控破骨细胞对骨稳态失衡的保护效果。4.构建胫骨骨折模型,通过X线摄影、Micro-CT扫描、骨组织切片染色和生物力学检测等方法,观察分析PDK1基因调控破骨细胞对骨折修复影响。结果:1.与WT组小鼠相比,PDK1-c KO组小鼠在宏观上表现出体型发育偏小,类似侏儒的表型。Micro-CT扫描显示,PDK1-c KO组小鼠骨量明显增加,呈现岩骨表型。胫骨组织切片TRAP染色显示,PDK1-c KO组小鼠体内破骨细胞数量显著减少。血清学分析结果显示,PDK1-c KO组小鼠血清骨吸收标志物水平显著降低。而股骨皮质骨钙黄绿素-茜素红荧光标记的基础矿盐沉积速率(MAR)、次级骨化中心出现时间和骨形成标志物水平在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2.提取小鼠BMMs,在体外诱导培养。结果显示,与WT组相比,PDK1-c KO组BMMs分化生成的TRAP阳性破骨细胞数量显著减少,而且吸收羟基磷灰石涂层的能力明显减弱。鬼笔环肽染色发现PDK1-c KO组BMMs形成伪足小体肌动蛋白带的能力降低,相互融合形成多核破骨细胞的能力减弱,破骨细胞中平均细胞核数量显著减少。RT-PCR结果显示,PDK1-c KO组破骨细胞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降,进一步的蛋白免疫印迹定量分析显示,PDK1-c KO组破骨细胞中PDK1、p-AKT(Thr308)和AKT下游效应因子p-GSK3β和NFATc1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3.在颅骨骨溶解模型中,血清学分析结果显示,与WT组相比,PDK1-c KO组血清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Micro-CT扫描显示,PDK1-c KO组小鼠颅骨骨溶解程度较WT组明显减轻,穿孔率和孔隙面积均显著降低。颅骨组织切片TRAP染色显示,WT组颅骨表面聚集大量TRAP阳性破骨细胞,PDK1-c KO组TRAP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在OVX诱导的骨质疏松症模型中,腰椎的Micro-CT扫描结果显示,WT组较PDK1-c KO组骨量显著减少,骨质疏松更加严重。腰椎骨组织切片TRAP染色结果与颅骨骨溶解模型类似,WT组骨小梁表面聚集大量TRAP阳性破骨细胞,而PDK1-c KO组TRAP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减少。腰椎压缩应力测试结果显示,与WT组相比,PDK1-c KO组腰椎的最大应力、弹性模量、压缩位移和能量吸收均明显增加。4.在胫骨骨折模型中,X线摄影和Micro-CT扫描结果显示,与WT组相比,PDK1-c KO组骨桥形成较晚,骨痂吸收和重建延迟。TRAP染色和SO/FG染色结果显示,WT组骨痂中可见大量TRAP阳性破骨细胞聚集,PDK1-c KO组TRAP阳性破骨细胞较WT组显著减少。RT-PCR结果显示,PDK1-c KO组骨痂组织中破骨细胞标志基因的表达量较WT组显著降低,而成骨细胞标志基因的表达量在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生物力学分析结果显示,骨折愈合晚期,PDK1-c KO组骨痂的最大扭矩和扭转刚度较WT组均显著降低。结论:1.PDK1基因通过调控体内破骨细胞的分化和活性来调控骨稳态,进而影响生长期小鼠的骨重建过程和骨组织结构。2.PDK1基因通过AKT-GSK3β-NFATc1信号转导通路,正性调控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和骨吸收功能。3.PDK1基因通过调控破骨细胞的分化和吸收活性来调节骨代谢的失衡,有作为治疗骨质疏松症和骨溶解相关疾病的药物靶点的潜在可能。4.PDK1基因的缺失过度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可能会延迟骨痂的吸收和重建,影响骨折修复的进程。
其他文献
微波电场的精密测量在通信、遥感测绘、宇宙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传统微波电场测量系统基于金属天线以及微波电路,其构成体制导致了其测量灵敏度受限于Johnson–Nyquist噪声,测量精度受到天线尺寸效应以及金属天线对待测场扰动的影响,难以做到精密测量。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许多应用领域都对微波测量的灵敏度和精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微波测量方法越来越难以满足现有的需求。随着量子技术的发展,
可吸收支架被视为心血管介入治疗的第四次革命。作为可吸收血管支架的主要材料之一,和聚合物及镁基合金相比,纯铁的优点是很容易通过改性大幅提升强度;其固有缺点是体内腐蚀和吸收慢,吸收慢的原因和机制尚不明确。因此如何用最少的铁量,最薄的壁厚,做到和永久支架相当的力学性能,同时让体内降解曲线匹配人体病变血管的痊愈时间,使其在完全降解后尽快实现完全吸收,是本工作的主要研究内容。在使用Fe-0.05N合金的基础
第一章肘关节外侧副韧带复合体的解剖研究目的:通过解剖观察肘关节外侧副韧带复合体的组成,为肘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修复重建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15例福尔马林溶液防腐保存的成人肘关节标本,精细解剖出肘关节外侧副韧带复合体,并观察各组成韧带的起止点及毗邻关系并对外侧尺副韧带进行测量。采用游标卡尺测量外侧尺副韧带的长度、宽度,并测量在肘关节伸直位时外侧尺副韧带与肱骨长轴的夹角。每组数据测量重复3次,并记
虾青素是自然界中最强抗氧化剂之一,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被广泛的应用于食品、水产养殖、营养保健品及药品等领域。红发夫酵母以其易于高密度培养的优点被选作天然虾青素生产极具潜力的微生物。然而,由于红发夫酵母虾青素发酵产量低导致价格较高而限制其广泛应用。分析原因主要是红发夫酵母的发酵策略还没有很好地优化;另一方面红发夫酵母的代谢调控机理仍需解析。因此,本论文将探讨外源物添加对红发夫酵母细胞生长和虾青素积累
σ-hole非共价相互作用在分子识别、药物设计和生物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关系到分子体系的空间结构而且也是深入认识液体和固体或晶体性质的基础。根据提供σ-hole原子的类别,可以分为氢键、卤键和碳素键等基于σ-hole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尽管氢键和卤键的研究已经比较广泛,但可以进一步总结研究烷基链长度变化对氢键和卤键成键的影响;另外碳素键在超分子化学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但是关于碳素键本质的研究
在小学教育教学阶段,对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不言而喻,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充分认识到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作为处在小学教育前沿阵地的整个教师队伍,认真做好对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响应党的最新号召,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立足教育教学实践在小学生中深入开展“四史”教育工作,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当今社会,各种媒体层出不穷,呈现出融合式发展的大趋势,这对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形成了巨大冲击,潜移默化地促进了电视新闻节目的转型和优化。新时代,电视新闻节目要想迎合发展需要,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收看需求,必须对传统的节目形式以及内容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本文对于电视新闻节目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基于新媒体对其优化途径进行探讨。
研究背景与目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最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之一,通常以骨髓中浆细胞恶性克隆增生为特征。近年来,以骨痛为首发症状的MM患者越来越多,MM溶骨性破坏引起的病理性骨折等骨相关疾病引起了骨科学界的关注。MM骨髓微环境中的成骨-破骨偶联失衡,是MM骨破坏的主要原因。DKK1是一种分泌型蛋白,能与细胞膜上Wnt受体LRP5结合,抑制成骨分化相关的Wnt/β
精确的细胞分裂依赖于纺锤体的精准调控。纺锤体是细胞分裂时由微管特化而成的细胞结构。因此,微管在纺锤体行为中的调控对细胞分裂是极为重要的。众所周知,微管是真核生物内构成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是一个具有高度动态性的、由αβ-微管蛋白二聚体纵向依次排列组成的中空管状结构。微管在细胞形态维持、运动、分裂、物质运输、信号传递等多种细胞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微管的动态性及其功能的发挥主要受到微管结合蛋白、微管
背景:构建一个全面的膀胱细胞图谱对于了解良性膀胱疾病和膀胱癌的细胞起源至关重要。以往对膀胱细胞的分类研究多依赖于细胞的形态、位置、电生理学和功能。然而,这些方法可能难以全面地对膀胱细胞进行精确分类。m RNA作为遗传物质的信使,起到翻译和指导蛋白质合成的重要生理功能。利用总RNA测序人们可以了解膀胱组织的平均RNA表达情况,但却无法精确到单个细胞的RNA表达情况。近年来,随着高通量单细胞RNA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