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以来,中国股票市场逐步进入正轨,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愿意参与到股票市场的投资活动,但其发展的深度和广度距离西方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很多投资者不能很好的对市场现状进行独立的分析和判断,而且容易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所以将投资者情绪和股票市场收益率影响关系进行检验并对中美市场的实证结果进行比较,能够帮助监管部门和政策制定者更清楚的认识中国市场投资者情绪与收益率的影响关系,也能更深刻的意识到中国市场与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的差距,可以帮助投资者正确了解投资者情绪,有助于其将来更加理性的做出投资选择,这些均对中国股市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总结了学者们对投资者情绪的定义,并对传统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的相关理论以及二者的异同点进行简要介绍。然后从行为金融学经典理论入手,提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能够被自身情绪波动影响,并将前人对于投资者情绪与收益率领域的研究成果做出梳理,总结出不同观点,然后对以往学者的研究进行简要述评。其次对中国投资者情绪综合指数进行构建,选取消费者信心指数、每月新增开户数、封闭式基金折价率、月度成交金额、IPO数量以及换手率作为代理变量,并对所选取变量的数据来源做出说明。然后采用提取主成分的方法构建出中国市场综合情绪指数,通过综合情绪指数与上证综指月度收益率的比较图以及BW指数与标普500月度收益率的比较图发现两个变量的整体趋势大致相同。最后本文采用ADF检验的方法来判断数据的平稳性,然后利用VAR模型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来分别检验中美市场情绪和收益率关系,并对实证结果进行比较。通过实证检验最终得出如下结论:(1)中国投资者情绪与上证综指月度收益率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而美国市场研究发现标普500月度收益率是情绪波动的格兰杰原因,但情绪波动并不是标普500月度收益率的格兰杰原因。(2)中美市场收益率对情绪变量的脉冲结果显示,收益率的一单位冲击在大部分时间给情绪变量带来的影响均为正向的,随后也都会有一个反向修正的过程,但中国市场影响更加显著且持续时间更长。(3)情绪变量对收益率的脉冲响应分析表明,中国市场综合情绪指数对月度收益率的冲击是逐渐减弱的正向影响,随后会转为抑制作用,5期后影响逐渐消失;而美国BW指数对标普500月度收益率的冲击是稳定的正向影响,且3期后消失。(4)通过方差分解的结果可以看出中国市场收益率可以更好的被投资者情绪波动所解释,而美国市场情绪波动可以更好的被收益率所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