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聚集型街道界面特征及空间设计研究——以大连为例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f7nh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城市不仅仅是由鳞次栉比的水泥森林和川流不息的城市主干道构成的。生活聚集型街道是城市街道类型中比较主要的一种,它在解决城市的分散交通功能的同时,也是城市生活发生的主要场所。生活聚集型街道界面的设计与城市空间的质量、活力息息相关。  城市化的普及,人口数量与汽车数量共同增长产生了许多城市问题:宜人舒适的城市尺度消失,城市空间失去了宁静和安详;拥堵的路况使汽车失去了速度与效率,密集的立体化交通形式没能解决车行交通所带来的问题;城市设施陈旧,街道空间缺乏活力,居民交往活动减少,街道空间安全性有待提高。以上提到的诸多城市问题的产生都与生活聚集型街道界面有关。  面对国内大尺度街道、街坊带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和社会问题,街道界面设计指导理念正逐步由“效率优先”向“人性化空间塑造”转变。2016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发布,明确提出“我国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引发广泛社会关注。开放街区理念的提出是对城市空间活力营造和街道界面品质提升提出的新要求。  中国的城市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建设实践活动急迫地需要与本土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理论来进行指导。怎样的街道界面与城市空间更人性化,更具有活力,更加宜居?这样的界面具有怎样的特征?又哪些好的空间设计策略值得借鉴?这些问题都是急待解决的。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大连市生活聚集型街道界面为研究对象,拟对上面提出的问题进行探讨。  本研究分共包含六个章节内容。  第一章陈述了研究的背景、意义、方法及组织结构等,对相关理论概念进行界定,并从现阶段我国城市生活聚集型街道界面质量有待提升,街道空间缺乏活力的大背景出发,阐述深入研究我国城市生活聚集型街道界面特征及界面设计策略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从国内外生活聚集型街道界面实际案例切入。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及设计实践,从街道界面及城市空间演变的过程中挖掘人性化街道空间及宜居型社区空间的营造手段。  第三章通过对大连市有代表性的城市生活聚集型街道界面(沙河口区玉华街、西岗区北京街-大胜街、西岗区八一路-河沿巷)进行调研和分析,分析典型街道界面的特征,引发对界面与城市空间活力的思考。  第四章分析阐述影响生活聚集型街道界面的因素,从街道的界面尺度与几何形态、界面的秩序性与连续性、节点与公共空间的塑造、设施与绿化景观元素的设计几个主要方面研究街道界面的特征,作为研究设计策略的依据。  第五章总结分析国内外优秀街道界面设计,从人性化角度出发,提炼空间设计策略,作为研究的结论。
其他文献
在中外古今的城市中功能复合是城市用地布局的方式之一,是城市土地使用的理想状态,是实现城市集约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和必然结果。在当前信息社会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业建筑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大型商业建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其职能正逐渐从单一的商品买卖向休闲娱乐等多元化转变。大型商业建筑的路径是
言语可懂度能够科学地评价一个建筑厅堂内的言语传输质量,对于以传达言语声为主要目的的建筑厅堂如剧场、会议室、教室等,引入该参量对该厅堂进行音质评价有重要的意义。言语
近来全球气候与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数据统计全球地表平均温度达历史最高,同时相关机构数据显示大气中二氧化碳月均浓度突破历史关口。建筑领域的碳排放所占比例较大,建筑的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深,高密度、高容积率的城市发展模式导致了城市通风状况变差、空气污染、城市热岛效应等一系列气候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降低居住者在城市生活中的舒适度,还严
学位
本文以福建永安青水的一座保存完好的大型民宅桂兰堂为例,通过对其环境、选址、空间、功能、材料和建构这六方面的分析,探讨了青水传统民居中的建筑形制等问题。结论如下: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类高效利用资源,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区域,也是先进生产力最集中的地方。人类社会经济和文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也出现
在城市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城市生境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下,生态城市成为城市发展的时代要求和必然趋势。随着生态城市建设在全球的开展,中国生态城市建设也逐渐起步,并迫切需
随着山东青岛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青岛市总体规划(2006—2020)》的深入实施,其卫星城市胶南市的城市发展也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外部环境的巨大转变为胶南市滨海乡村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