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从近代工业革命开始引领世界现代化进程达2个世纪之久,是一个对全世界都非常有影响力的国家。与欧洲其他国家一样,英国的诸多近现代文明迹象都是从中世纪时期开始的。从诺曼征服到都铎王朝,可以说英国近现代大部分的文明传承都是源自于这个时期。在这个传承中,疾病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为是岛国,英国不同于其他的大陆国家,疾病对其影响更加深远。从11世纪中期,英国的农业便随其欧洲步入了“大垦荒”时代,耕地面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加。12世纪初欧洲大陆新的耕作制度及耕作技术传入英国,在这些新制度与新技术的促进下,英国迎来了历史上的农业大发展。随着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英国的人口也随之增长,增加的劳动力反过来继续推动农业,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农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在这种良好的背景下,英国的社会也得到快速的进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开始。在这种良好的社会背景推动下,英国人口出现了大规模的膨胀,由此也引发了社会新的问题:生存环境变的狭小、城市中的卫生状况恶劣、流行病的出现等等。因为在早期的英国,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的流行病,而疾病只是作为地方性传染病存在于社会中,到了“大垦荒”时期,商品经济得到发展、人口流动性也增加,这使得地方性传染病的影响范围也随之扩大,渐渐的它们成为了全社会所知的流行病。结核病与麻风病是11世纪中叶—14世纪中叶这一时期内的突出的流行病。在农业大发展时,商品经济以及城市化也随之得到发展,因此城市环境恶劣、居住空间狭小等问题也就显现出来,这为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使得这一时期结核病发病率比之以往要大大增加。在当时的社会中还有着由国王触摸淋巴结核患者的颈部来治疗该疾病的习俗,可见结核病在中世纪的盛期具有很高的知名度。麻风病在这一时期内的危害同样严重,但是相对于结核病多发于城市,麻风病则多发于农村,因为农村人口的大量增加使得人们受到麻风分枝杆菌的感染几率也增加。麻风病人因其特有症状而被社会所排斥,但同时,对待麻风病人的关爱也被当时的社会认可为是有修养和仁慈之体现。1348年英国爆发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危机,黑死病在这一年登陆并开始侵袭英国,1348-1350年间就被夺去了将近一半的人口(关于黑死病对英国社会的影响,国外的论著非常丰富,而国内对此研究的成果也颇丰,在此就不细细阐述)。总而言之,黑死病对英国社会的打击是巨大的,在短期内英国大量人口损失,使得社会濒临瘫痪;但也正因为如此,在这满目疮痍的社会中,新的变革也在悄然孕育着。黑死病之后,英国又笼罩在以鼠疫余波为主,其他慢性病高发的黑暗时期。在大瘟疫中幸存的人们本以为能逃过上帝的惩罚,结果他们发现从此又坠入了新的深渊中。1350年—15世纪末,英国人口的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人口数量始终未能恢复到大瘟疫前的水准,但是也正因为疾病的影响,大量的人口开始涌入城市,这又促成了更大规模的城市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