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国六十多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课程改革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研究成果也较多,但是从课程政策的视角对建国以来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进行的研究却不多。从政策视角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政策问题,不仅意味着研究者要变换理论视角,还意味着研究者要从不同的层次提出不同性质的问题。
本文从政策学的视角出发,在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政策基本概念界定的基础上,通过对特定的载体即建国以来既有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政策的内容作全面的历史分析,再结合我国当前的现状提出优化路径,以此构建出建国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政策研究的内在逻辑体系。首先,对建国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政策的出台背景和目的进行简要的阐述,其中重点对这些政策在课程设置、课程教材和课程管理方面的规定做了一定程度的文本分析;然后从课程政策制定的相关者即主体分析、政策内容及问题的实施影响因素和评价模型三个角度做了过程分析;最后基于这些认识,思考得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课程政策具有集权化程度高和强烈社会性的特征,由此建议应该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政策的利益相关者进行理性化定位和优化、课程政策的内容要遵循价值选择优化,并借鉴国际方面的优秀经验来更好地执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政策,以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政策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