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从1980年以后开始对谈话进行分析,同时注重对听的人的行动的重要性,在日本,对应答语正式的研究是始于<日语中心分析的研究和外国语中心分析的研究比较>和<在接触场合下学习者使用情况>。日语母语的说话者、日语的学习者、其他语言(主要是英语、汉语)非母语说话者使用应答语的作用、频度、形式等等特征是越来越明显,其研究的大多数是针对其中一部分进行分析,而应答语的各种形式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在什么样的场面里使用都是不一样的。日语学习者也是学习了各种各样形式的应答语,但是能否在适当的场合上适当地使用这样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人几乎没有。所以,我要研究的是在中日的会话分析和中间语言使用论的分析结论下,听的人参加会话的时候,对使用的应答语焦点,关于汉语母语的说话者、汉语的学习者、日语母语的说话者、日语的学习者怎么使用语言、非语言的应答语参加会话,同时将要研究为什么发生差异。在和对方说话时,日语母语的说话者要用眼睛真诚地看着对方,不能只听到一半或只听一句就装出自己明白的样子。我们提倡在听别人说话时,要不时做出反应,如附和几句“呃”、“哎”、“哟”之类的话语,这样既让说者知道你在听他说,又让他感觉你在尊重他,使他对你产生特别亲切的感觉。在听与说中交流互动,倾听与响应恰到好处。绪论部分先介绍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然后阐述研究方法,主要采取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以及调查法。最后以汉日对比形式来说明汉日应答语的不同。第一章为文献综述,阐述中日两国对应答语方面的文献研究及现状。第二章为应答语发生的背景以及表现形式的理论基础,主要通过例句的形式来体现应答语的使用方式。第三章为汉语中应答语词类型,主要利用词典、学位论文和期刊等有关文献来收集资料,将有关文献中收集到的资料以例句的形式,通过对比展现出来。第四章为日语中应答语词类型,主要利用词典、学位论文和期刊等有关文献来收集资料,将有关文献中收集到的资料以表格的形式,通过对比展现出来。第五章为中日学习者在运用应答语时的对比,首先是汉日应答语理论的对比,再通过会话的形式、劝诱的方式,最后以表格的时候展现出来,更清楚明了的对比了汉日应答的不同。结语部分,总结本文的研究内容和得出的结论,并阐述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