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环糊精的准嵌段共聚物胶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相比传统聚合物胶束,准嵌段共聚物胶束结构的多样性、灵活性及可调性都有所提高;使用具有生物相容性以及可生物降解材料,这些纳米胶束材料有望作为蛋白药物和基因载体。我们制备了这种新型准接枝共聚物胶束作为蛋白质载体。以L-天冬氨酸为原料,采用热缩聚法合成聚琥珀酰亚胺(PSI),再与乙二胺修饰的beta-环糊精(β-CDen)进行胺解开环反应,合成PASP-CD。用辛酸亚锡(Sn-oct)为催化剂,胆固醇引发丙交酯进行开环聚合,并通过调整D,L-丙交酯与胆固醇的投量比,分别合成3种不同分子量的PLA-Chol。所合成的聚合物化学结构与分子量通过核磁共振光谱(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进行表征。通过环糊精和胆固醇的主客体包络作用,首先将PASP-CD和PLA-Chol溶于DMSO中形成准嵌段共聚物,再通过对水透析形成胶束。通过调节胶束中的亲疏水比例及疏水端分子量,得到多种不同组成的胶束。我们研究了形成的纳米胶束的性质以及包载蛋白质的能力。通过动态光散射(DLS)测量胶束在水中的粒径范围在70-200 nm,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胶束是球形的形状。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模型载体蛋白,封装到共聚物胶束中。BSA在胶束中的包封率(EE)和载药量(LC)可以通过改变准接枝共聚物的组成成分被很好的调节。研究发现:较低的CD和胆固醇摩尔比(亲水/疏水性比例)表现出较高的EE和LC。在体外释放的研究表明,较短的疏水链段和较高的亲水/疏水链可以提高释放率。细胞毒性的研究显示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存活率(>95%)。这些结果表明,具有合适的亲水性和疏水性组分的可降解准接枝共聚物能够自组装形成胶束,并且是一个有效和良好生物相容性的蛋白质载体,开辟了一条准接枝共聚物作为蛋白质或肽类载体应用的新途径。另外,我们用PASP-CD与DNA形成不同N/P摩尔比的复合体,以及PASP-CD在加入PLA-Chol之后再与DNA形成复合体,研究其作为基因载体的性能。通过DLS测量复合体的粒径大小为90-270nm,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复合体是球形的形状。凝胶电泳实验表明在较低N/P(≥10)下,复合体能很好的压缩DNA。复合体体外细胞毒性和转染实验显示与常用转染高分子PEI相比,虽然在一定的N/P比下转染效率还有待提高,但是复合体显示出具有较好细胞毒性优势。通过研究表明该准接枝聚合物具有作为基因载体的潜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