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语标记语是一种常见的话语现象,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话语标记语不仅能使说话者的话语更连贯清晰,还能使听者更好地理解话语。因此话语标记语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自从Halliday和Hason合著的《英语中的衔接》及Schiffrin的《话语标记语》出版以来,人们对话语标记语的研究越来越多,成为近年国内外话语分析及语用学研究的新课题,但对其作用及认识还未统一。英汉话语标记语的比较研究,及如何将国外话语标记语的理论本土化以指导汉语话语标记语的研究及其英译等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探讨。本研究将尝试性对此问题做出一点笔者力所能及的探讨,在分析标记语的同时,也会就其定义及其和其他指示词做出区分,对于标记语的界定及问题做出本人能力范围之内的一点解释。目前国内对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的英文版Chronicle of a Blood Merchant的研究还不多。本研究将以余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及其英译文为语料,建立平行语料库,运用关联—顺应论,就此小说的几个重点标记语及其英文翻译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旨在发现英汉标记语的共性和差异,并用翻译实例说明翻译既是一个寻找关联的明示推理过程,又是一个动态的顺应过程。笔者发现,英汉标记语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怎样界定汉语中的话语标记语比英文中要复杂。由于英文自身的语言特点,标记语的使用频率也往往高于汉语。在翻译中译者要根据原文中标记语所处的不同语境寻找最佳关联,在翻译表达过程中又要根据译入语的认知语境做出动态顺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