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班普遍推广的文化条件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jiaweiai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以培养创新型人才目标的大背景下,研究讨论班及其普遍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讨论班在大学教育教学中,特别是在研究生教育教学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普遍推广讨论班,已成为目前我国大学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文化的视角,研究讨论班植根的文化条件,分析中国大学文化和讨论班植根的文化条件之间的冲突,并着力探讨如何对大学文化进行改造,从而促进讨论班的普遍推广。  首先对讨论班和文化进行了概念界定。讨论班是高等学校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教学所采取的组织形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就一门课程或某个研究领域的内容,在钻研有关文献、著作和资料的基础上、有计划地进行一系列报告和相应的讨论。报告常由学生分工轮流主讲。文化是具有多层次结构的统一整体。一方面,文化是社会政治、经济的独特反映,它本身是社会组成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文化又是相对独立的综合体,主要指的是与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有关的方面。  其次研究讨论班植根的文化条件,这是论文的核心部分。讨论班植根的文化条件既需要研究讨论班产生的文化条件,又需要研究讨论班发展的文化条件。通过两方面的研究,得出讨论班植根的文化条件:多元认知观、认知发展观、多元真理观、表达辩论的心理习惯、独立自由的大学精神、平等的师生观。  再次,在研究讨论班植根的文化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中国的大学文化与讨论班植根的文化条件之间的冲突:一元认知观与多元认知观之间的冲突、一元真理观与多元真理观之间的冲突、认知静止观与认知发展观之间的冲突、谦和缄默与表达辩论的心理习惯之间的冲突、行政化观念与独立自由大学精神之间的冲突、师道尊严与平等的师生观之间的冲突。这些冲突的存在阻碍了讨论班在中国的普遍推广。  最后,从文化的视角出发,提出了埘文化进行改造,用以普遍推广讨论班的有效途径:确立多元认知观、尊重认知发展观、培养多元真理观、转变谦和缄默的心理习惯、构建独立自由的大学精神、建立平等的师生观。  
其他文献
2015年10月27日,在2015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期间同期举办的“首届中国汽车发动机技术大会”上,备受瞩目的昆仑润滑油杯“中国心”2015年度十佳发动机评选获奖名单隆重揭晓。  颁奖典礼当天,来自各大汽车厂商的代表,昆仑润滑油的相关领导,中国汽车报的集团领导,媒体界的朋友,以及《汽车与运动》杂志的多位幸运读者来到现场见证了第十届“中国心”2015年度十佳发动机的诞生。  来自一汽-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