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地区与地区之间甚至国与国之间的竞争逐步地转化为人才的竞争。大力发展人力资源,实施人才强国、科技兴国战略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预计到2050年人口总数将突破16亿人,不断增加的人口数量为我国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研究我国人力资源的开发效率和空间溢出效应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首先,本文从人力资源的概念、性质和相关的理论入手,对我国人力资源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阅读文献和分析理论找出影响人力资源发展的主要因素,为研究人力资源的开发效率和空间溢出效应提供依据。本文从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投入力度、产出效果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构建指标体系,利用熵权-灰色关联对我国近十年人力资源发展的综合竞争力进行分析得出:整体上而言,我国各个省份人力资源综合竞争力缓慢上升的趋势并不明显,历年来均呈现出东部沿海地带较高,中部次之,西部地区较小的阶梯状分布特征,且个别地区出现或下降或上升的变动趋势。其次,采用三阶段DEA对人力资源产出效率进行测算。通过将传统测算效率与去除环境变量和随机干扰影响后的测算效率比较可知:现阶段我国人力资源整体上投入要素量合理,产出效率较高。城镇化建设和GDP增长对于投入要素的松弛变量为负的影响,对外开放程度对投入要素松弛变量为正的影响。经过调整要素投入后人力资源的效率达到较高的水平,说明当下改善环境变量、调整人力资源配置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考虑到人力资源产出存在着显著的空间性,因此考虑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人力资源的空间效应大小。首先,采用地理权重对变量的相关性进行检验,Moran`s I在显著性水平下均通过检验,人力资源具有空间相关性。其次,通过LR、RLm、Lm、hausman统计量的检验,最终确立SDM模型,得出:教育年限、人均GDP、城镇化水平对于产出为促进作用,而对外开放而对产出起抑制作用。同效率分析得到的结论一致。此外,对于模型系数矩阵进行分解,可从直接效应、间接效应、迂回效应上可以得出人力资源的空间效应主要集中在目标区域,并随着地理位置的增大逐步的减小。在2阶以上的邻接地区上影响很少,更远地区的影响效应几乎可以进行忽略不计。最后,从实证分析中得出结论和启示:人力资源综合竞争力东西部之间的差异较大,应加大对于人才的重视,优化教育教学资源的配置,促进人力资源的均衡发展;只有消除环境变量的不利影响,构建人力资源产业链,才能提高产出效率;通过完善人才市场,建立合理化、规模化的人力培养机构,提高人才的福利待遇,使地区能够吸引并留住人才。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加快科研成果向经济收益的转化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