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描述、能说明、能解释、能评价各种化学问题,需要学生具备科学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考试大纲说明》中明确指出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包括“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成果,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及文字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然而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遇到需要应用学科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化学文字描述型题目时就反应出“一听就会,总做不对”、“自觉是对的,总得不到分”等问题,导致失分严重,总是呈现出得分率远低于知识掌握程度的现象。笔者作为一名刚刚教完一届高中学生的新教师,把高中化学文字描述型题目的失分成因及教学对策作为研究课题,主要基于笔者从刚步入教师行业至今的这三年的亲身经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第一章主要包括问题提出的背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以及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第二章是高考全国卷试题分析研究。先对近五年来高考全国卷中关于文字描述型题目的设问形式进行了分类研究,并对每一种设问类型在三套全国卷中各自的分布情况以及最近五年来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然后针对文字描述型题目在高考全国卷中所占的分值,该分值在非选择题部分中的占比、在必做非选择题中的占比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明确了文字描述型题目的重要性。第三章是研究设计和过程。主要包括样本选取、问卷设计和数据统计方法。第四章是对调查问卷和能力检测卷的数据分析与失分成因。从认知水平和答题能力两个方面了解高中学生对化学文字描述型题目的掌握情况,并从年级、性别、化学学业水平、语文学业水平四个影响因素对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根据调查结果中学生出现的常见错误,进行分类统计,逐一整理出学生的失分成因。第五章是教学策略研究。结合教学经验,针对学生的失分成因逐一提出对应的教学对策。第六章是教学实践和效果检测。笔者根据教学经验和前期研究结果,将减少化学文字描述型题目的失分教学对策具体为教学案例,以自己任教的两个新高一班级为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根据入学考试和期末考试中文字描述型题目的成绩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教学效果明显,证明本研究所提出的教学策略是行之有效的。总之,本论文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所做的创新主要有以下几点:1.把高考题中的非选择题按照理科语言表达的“图形图像、数学公式、文字叙述”三种形式分为了化学符号或方程式题型、计算题型、文字描述题型。并按照这种分类方式将近五年高考全国卷中的化学文字描述型题目所占的分值、比例进行了统计和分析。2.设计了高中学生对化学文字描述型题目的认知情况调查问卷和能力检测卷。根据调查问卷和能力检测卷所得的结果,按照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化学学业水平和不同语文学业水平四种分类方式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情况进行了数据分析。其中性别差异不显著、语文学业水平对化学文字描述型题目得分率的影响不显著两条结论,打破了多数一线教师教学中的刻板印象,有利于进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3.在教学实践中加入了课堂演示实验与播放实验视频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实验类文字描述型题目解答能力的影响对比。学生在没有动手进行实验时,课堂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明显好于播放实验视频的效果。这项教学实践所得的结论对不具备学生实验条件的学校和一线教师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