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广场生态景观构建模式研究——以南昌市为例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ln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的完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入,人们已经意识到城市广场不仅仅要具有其物质功能,还应当从景观、环境等多角度来考虑城市广场的生态功能、文化功能。  本文首先阐述城市、城市广场和景观的概念和特点,随后通过论述南昌城市广场生态景观构建理论,基于此理论,对南昌城市广场生态景观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其构成的二大系统,即硬质生态系统、和软质生态系统,确定了南昌城市广场生态景观的地形、道路铺装、建筑景观小品、水体、植物和景观文化六大要素是构成南昌城市广场生态景观的主要内容,以此作为构建生态景观模式的基础。随后针对构建南昌城市广场生态景观途径,分别从上述六大要素的角度进行了详细论述,并且以当前南昌市八一广场生态观构成模式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地理区位、自然条件、历史背景到八一广场现行的生态景观构建模式,有对应性的与笔者构建的理想状态下的生态景观模式进行了对比,发现现行的构建模式具有两大缺陷,其一在硬质要素中,园林建筑的缺失;其二,在软质要素中,景观文化的匮乏,并由此提出了结论性对策,即对于南昌城市广场生态景观构建模式而言,最为重要是其软质要素之中的景观文化创新,这需要由传统的单一的强调对物质层面景观要素构建的观点,升华到精神层面的景观文化的构建上来,唯有加强物质景观与软质景观的创新与有机结合,才是构建南昌城市广场生态景观的正确途径。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一件油画作品能否引人入目关键在于它传达给观者的视觉感受。不同的题材会给人有不同的视觉感受,但重要的一点是画面美感带给我们的提示,在这个画面美感的问题里包含着多方面的
期刊
瞿希贤先生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和中国音乐家协会顾问,是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女作曲家之一,在长达70年的创作生涯中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比如:1953年的《全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