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稻三磅七十箩抗稻瘟病基因分析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han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整个生育期中遭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其中稻瘟病是世界稻区最严重病害之一,防治稻瘟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是培育抗性品种。我国云南省是亚洲栽培稻的起源中心之一,由于气候独特和地形复杂,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保留了许多特异的种质资源,其中三磅七十箩(SB70)是稻瘟病优良抗源之一。本研究对云南稻SB70的抗稻瘟性进行了遗传研究,对影响稻瘟病抗性的病级、病斑长度、病斑数目和病叶面积等四个性状进行了分子标记定位,结果如下: 1 以SB70/ZS97的F1为材料进行花药培养,构建了包含131个株系的双单倍体群体,研究表明培养基中氮素比例NH4+/NO3-为5.3/28对提高花药培养力效果最好;混合使用3%蔗糖和3%麦芽糖作碳源对提高出愈率、绿苗分化率及花药培养力效果显著;30℃热激处理36 h可以同时使出愈率和绿苗分化率的提高达到显著水平;对供体植株喷施0.8%KH2PO4显著提高了花药培养力。 2 将47个稻瘟病菌单孢分离物接种两套鉴别寄主近等基因系及SB70,结果表明SB70对供试菌株中的41个表现抗性,抗病频率达87.2%,抗病能力与稻瘟病广谱抗性基因Pi2相当,略高于Pi1基因,且对湖南、湖北和浙江三个省份的供试菌株都表现抗病。 3 对SB70/ZS97 F2接种表明SB70对菌株0413、1829为单基因抗性;将SB70与鉴别寄主分别杂交,对后代F1及F2接种表明SB70对稻瘟病的抗性属显性遗传且与近等基因系的抗性基因不相同。 4 以SB70/ZS97的282个F2单株为基础,用137个水稻SSR标记构建了水稻全基因组的分子标记连锁图,覆盖基因组1383.5cM,平均每个标记10.1cM;卡方检测表明有25个标记位点的基因型表现偏分离。 5 对SB70抗谱分析结合遗传分析,表明SB70中存在新的抗性基因,在分子标记连锁图上进行定位,针对菌株0413的抗性基因Pi-s1定位在第6染色体上,距标记RM204和RM314分别为3.4 cM和9.1cM;针对菌株1839的抗性基因Pi-s2定位在第11染色体上,距RM206和RM254分别为5.3 cM和3.9 cM;苗期结合成株期接种菌株0413结果表明,Pi-s1表现为全生育期抗性。 6 用单标记法检测到与稻瘟病病级、病斑长度、病斑数目和病叶面积抗性相关联的12标记,能够解释的变异方差分别为1.5%-49.0%。用区间作图法对接种菌株0413和1829后的4个抗性性状进行全基因组扫描,检测到两个主效抗性QTL分别对2个菌株的抗性起作用,它们位于第6染色体RM510-RM204之间和第11染色体RM254-RM206之间,解释的变异方差为50.4%和55.0%;另外还检测到4个微效 抗性QTL。7用混合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对稻瘟病4个抗性性状进行定位,针对2个菌株的 抗性主效QTL的定位区间与区间作图检测到的区间相同,3个微效QTL与区间作 图法检测到的区间不同。8在全基因组对所有抗性性状进行了上位性分析,一共检测到39个两位点互作标记 对,结果表明两位点间的互作主要以非QTL与非QTL互作形式存在,针对不同的 性状,上位性作用能够解释6.41%一25.65%的遗传变异。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一粒系小麦为二倍体小麦,包括栽培一粒小麦、野生一粒小麦和乌拉尔图小麦。作为多倍体小麦A染色体组的供体物种,一粒系小麦一直被认为是改良小麦的重要基因资源。本文采用APAGE
如何让课堂保持长久不衰的热情和活力?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投入,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愉悦?河北省唐山68中尝试建立“动力课堂”,旨在提升教师与学生的生活质量,点燃高效课堂的激情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患者代谢相关因素与分级、分期等肿瘤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的382例
鸭舌嫁接法是一项核桃高位换种新技术,2008年获得国家专利认证,是2011年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低质低产核桃高接换种改良示范》的技术依托成果,已在生产上得到
<正> 鱼类分级机是一种鱼类预处理机械,经分级后的鱼货既利于销售,也便于利用机械加工.此类机械,德、日等国均有多种产品,船上、陆地均有应用.我国北方的某些地区也在着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