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和预后的临床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zhongl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肺癌是恶性胸腔积液的首位原因,占恶性胸腔积液的36.3%,约有15%的肺癌患者在首次就诊时已出现胸腔积液,50%的恶性胸腔积液在早期诊断有明显的困难,延误了患者的治疗。凝血功能的变化是近年来肺癌研究的热点,尤其是凝血功能变化与肺癌的转移之间的关系密切。如何控制肺癌的转移、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减少并发症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本研究的目的就是检测胸腔积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含量变化,采用ELISA法定量测定D-二聚体和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纤维蛋白原,一期法和凝固法测定血浆PT和APTT,探讨他们与肺癌的诊断、病理类型、转移的相关性,提高肺癌和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判断病情预后提供依据。 方法:以我院的2004年12月至2006年1月期间住院的胸腔积液患者(分别来自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呼吸内科和河北省胸科医院)共计123例作为研究对象,病例选择为除外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栓塞、肾脏疾病、感染性疾病、激素及其他影响血液流变学的有关疾病。收集其胸腔积液和血液。采用采用ELISA法定量测定D-二聚体和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纤维蛋白原。恶性胸腔积液(A)组63例,其中女性48例,男性15例,年龄在41-75岁之间,平均58.12±2.75岁。均获得病理学资料。按照1997年UICC(国际抗癌联盟)肺癌的TMN分期标准,均属于Ⅳ期。结核性胸腔积液(B)组60例,其中女性44例,男性16例,年龄在19-64之间,平均年龄45.31±4.52,获得病理学资料和/细菌学资料和/或既往有明确的结核病史,并且抗痨治疗有效。采用两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直线相关性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测定数值进行比较。 结果:①恶性胸腔积液组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为5.62±0.75;结核性胸腔积液组血浆的纤维蛋白原的含量为2.41±0.74;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恶性胸腔积液组胸水纤维蛋白原的含量为7.12±1.01,结核性胸腔积液胸水纤维蛋白原的含量为3.82±0.77,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胸腔积液组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为0.44±0.21;结核性胸腔积液组血浆D-二聚体的含量为0.28±0.06。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恶性胸腔积液组胸水D-二聚体的含量为21.35±0.89。结核性胸腔积液组胸水D-二聚体的含量62.52±2.72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恶性胸腔积液组患者的血浆PT和APTT分别为14.78±2.01和42.50±4.80;结核性胸腔积液组患者的血浆PT和APTT分别为11.80±1.21和30.83±3.51;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胸腔积液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10<9>)为542±23.06,结核性胸腔积液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10<9>)为183±12.68,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肺癌的主要类型有腺癌、鳞癌和小细胞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小细胞癌组为4.93±0.44高于腺癌组4.23±0.88和鳞癌组4.01±0.32。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胸水纤维蛋白原含量小细胞组为7.42±0.85,高于腺癌组6.93±1.01和鳞癌组6.23±1.68。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血浆D-二聚体含量小细胞组为0.53±0.22;高于腺癌组0.47±0.12和鳞癌组的0.44±0.53。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胸水D-二聚体的含量小细胞组为24.97±2.53。高于腺癌组20.83±2.64和鳞癌组的19.92±3.11。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⑤63例肺癌患者中43例女性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含量分别为4.45±0.64、0.40±0.02;胸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含量分别为6.28±0.85、17.51±5.32;男性20例,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含量分别为5.02±0.22、0.91±0.10,胸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含量分别为7.03±0.35、18.02±0.24,经统计学分析P值均大于0.05,无显著性差异。年龄>60岁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中,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含量分别为5.48±0.23和0.88±0.10,略高于≤60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含量5.14±0.61和0.64±0.31,统计学处理两者无显著差异。在年龄>60岁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中,胸水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含量分别为7.13±0.55和21.08±1.62,略高于≤60岁患者胸水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含量6.54±1.07和19.82±2.09,统计学处理两者无显著差异。吸烟指数>400支·年的患者血液的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分别为5.98±0.93和0.77±0.22,高于吸烟指数≤400支·年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4.20±0.11和0.29±0.04,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吸烟指数>400支·年的患者胸水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分别为6.83±0.89和25.47±3.62,高于吸烟指数≤400支·年胸水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4.95±0.54和19.64±2.12,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⑥应用直线相关性分析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与KP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与KPS评分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r=-0.291和r=-0.183;胸水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与KPS评分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r=0.-470和r=-0.493。⑦应用直线相关性分析胸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含量与中位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显示胸水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含量与中位生存期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r=-0.331和r=-0.502。 结论:①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含量在肺癌引起的恶性胸腔积液中明显升高,提示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含量与肿瘤的转移密切有关,说明了肺癌患者在其病情进展过程中,存在着凝血和纤溶的异常。②恶性胸液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较结核性胸液中的水平高;恶性胸液中的D-二聚体含量较结核性胸液中的水平低,说明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异常不仅在肿瘤转移中存在,还有炎性细胞参与。③血浆PT和APTT与PLT在肿瘤细胞转移过程增高,可预测病情的进展情况。④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含量、胸水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含量在肺癌引起的恶性胸腔积液与KPS评分呈负相关、与中位生存期呈负相关,提示肺癌患者的凝血和纤溶的变化与病情程度和预后有关,通过监测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了解和预测病情。
其他文献
目的:位于脑室的脉络丛可以看作是由紧密连接上皮包绕的血管丛,进而形成了血液和脑脊液间的界面。脑脊液分泌是脉络丛上皮的主要特点,是由许多无机离子跨过脉络丛上皮交换的
目的:使用CT扫描采集人类主动脉弓三维微观数据,设计并制造与人体解剖结构一致的仿真主动脉弓三维快速成型模型,证明运用快速成型技术通过医学影像资料制备与人体解剖结构一致
本文立足于中小学体育选项教学的实施,以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啦啦操队为例,研究中小学体育社团“魔方式单元块”梯队训练模式的结构、途径和实施方法.通过具体剖析“魔方式